鬼馬喜劇之王

第614章 三大巨頭定香江

字體:16+-

第六百一十四章 三大巨頭定香江

金像獎頒獎典禮,是由許貫武提議,經過邵爵士,鄒大亨二人同意,才成立的屬於香港電影人的頒獎典禮。

香江電影會則是由許貫武提議設立的,因為他們雙方都不同意將金像獎交由《東方魅影》承辦,自然也不希望交由彼此來承辦。所以許貫武提議將香港大大小小的電影公司集合起來,組成一家香江電影會,負責籌辦金像獎頒獎典禮。

邵爵士和鄒大亨聽了許貫武的設想,也覺得這個提議還不錯。如果能將各大電影公司集合在一起,不消說自然是邵氏,嘉禾,許氏這三家電影公司為首,其他那些公司就成了他們的小弟。

做大哥自然是有很多的好處的,這一點不需許貫武講明,邵爵士,鄒大亨就已經心知肚明了。之前大大小小的電影公司太分散,他們能夠影響的電影公司最多不過十來家而已。現在卻有起碼上百家電影公司會入會。到時候三大電影公司就可以借助自己的實力,在香江電影會呼風喚雨,那日子想起來就美的很呢。

因為對成立香江電影會一事,邵爵士和鄒大亨很快就表示支持。接下來就是討論香江電影會的權力與義務了。沒有權利自然不能吸引人入會,沒有義務那會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許貫武提議成立扶持資金,扶持中小電影公司拍片;放寬對旗下員工的限製,讓他們可以更自由的工作;讓出部分優質檔期,讓中小電影公司的電影也可以上映……

對於許貫武提議的這三點,鄒文淮和邵爵士聽了,都有些佩服他的豪氣。別的都不用多說了,單說讓出部分優質檔期這一點,就有些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

不過邵爵士和鄒大亨思考之後,還是同意了他的這三項提議。

第一點,金錢方麵,雖然邵氏日益沒落。但是邵爵士本身的財富卻是在增長的,主要是因為他在鬧市區的房產價格一直在飆漲。後世盡管邵氏關門,邵爵士還可以每年向內地大筆捐款,就是因為這個緣故了。邵藝夫又被稱為鬧市地王。這個名號可不是簡單得來的。

嘉禾方麵對於出錢也沒有多少抵觸,他們近來同好萊塢新線影業合作,已經向美國輸送了十來部電影。雖然新線影業的院線不如國民娛樂,票房也不如許氏送去的港片高,但是總也有三五十萬的收入,換算成港幣就已經令嘉禾開心不已了。

第二點,員工方麵,說實話現在香港影壇最搶手的明星還是許氏旗下的,一則年輕,二則當紅。三則價錢合理。邵氏的明星大多已經過了氣了,而且新生代的明星也少得可憐。嘉禾自己的明星也有些不夠用,畢竟不像許氏有自己的人才培養基地。偶爾他拍電影缺人手,還要從電視台借人出來呢。

如果放寬員工的工作限製,那麽他們也可以出錢請許氏的明星拍戲了。到時候賺的錢還不都放在自己口袋裏了。再說自己旗下的員工全都簽了長約,就算許氏想要借機挖角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一項提議對大家有利,自然沒有道理拒絕的。

第三點,讓出部分優質檔期,這一點對邵氏和嘉禾來說雖然有些困難,但所謂有舍才有得。不給一點好處,誰還肯聽話?而且還可以拿院線檔期做誘餌。吸引更多電影公司投靠自己,這其實是一件穩賺不賠的好買賣。畢竟如果想要拉攏其他電影公司,檔期方麵也是要給予方便的。

許貫武見邵爵士,鄒大亨接受了自己的提議也不禁微微一笑,這三項提議是他經過仔細考慮,參詳了這幾年香港影壇的發展趨勢。邵氏,嘉禾的經營狀況等信息才做出的,在提出之前就有八成的把握知道會通過,現在果然不出所料的通過了。

看到邵爵士和鄒大亨一副占了便宜的樣子,許貫武心裏麵也是暗暗好笑。他能多少猜到一些這兩位的想法。無非就是認為這三項提議惠而不費,自己還能借機撈到更大便宜,所以才欣然同意罷了。

不過便宜哪是那麽好占的,許貫武雖然不會存心坑他們兩個,但是等香江會真的建立起來,再成立導演會,編劇會,演員會等分會之後,就相當於變相在香港成立了自己的工會。到時候這些人自然會為爭取自己的利益發生。到了那時候,邵氏,嘉禾還想占便宜就難了。

好萊塢興盛這麽多年,也與這些演員工會,導演工會的存在是密不可分的。有了工會的保護,這些演員、導演才能夠獲得保護,更能夠發揮出自己的能力,而不隻再是電影公司的工具。而改革開放也早就告訴我們了,人如果發揮主觀能動性之後,將會帶來何等驚人的成績。

香港演員工會,導演工會等等,都是在九零年代才開始成立,當時是因為演藝圈黑x會橫行,演員時刻麵臨生命的威脅,而且還有不良公司拖欠演員工資,所以當時由程龍,曾智偉,洪京寶,許貫文等一批有影響力的電影人站出來,挑頭成立香港演藝人協會。

但很可惜的是,這個協會成立之後不久,還沒有來得及發揮自己的作用,香港電影就開始走了下坡。另外一點限製工作發揮作用的原因,就是大部分的香港電影人還兼開公司,本身就是這個公司那個公司的老板,自然不希望工會發揮的效用過大,以免耽誤了自己發財。還有一點就是國人喜歡講人情,法律意識淡薄,遇事都喜歡先托人商量,或者選擇自己忍了,輕易不想扯上官司。這樣也限製了工會的效力。

不過現在香港影壇的格局與前世不同,前世是獨立製片公司崛起,繁榮了香港電影也毀了香港電影,但現在是三大巨頭壟斷院線,獨立製片公司發展受到限製。工會在其中就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或是聯合獨立製片公司抗衡三大巨頭,或是借助三大巨頭抵製獨立製片公司,都有很大的發揮作用的空間。

……

許貫武提了三項建議,確定了香江電影會會員的三大權利。至於義務方麵則由邵爵士和鄒大亨提建議。兩個人商量之後,隻是提出了會員每年需交一萬港幣作為會費。一萬港幣對電影公司來說並不算多,以香港現在一百多家電影公司計算,會費起碼收到一百萬港幣。有了這些錢。就可以保障香江電影會的正常運作了。

比如隔三差五開個會,聚個餐,搞個活動什麽的,尤其頒獎典禮,就算是辦成小圈子裏麵的聚會,起碼也要花個十來萬港幣。有這一百萬港幣基本就夠用的了。

還有就是每個月的月中湊在一起聚一聚,有事說事沒事就散。香江電影會負責調和矛盾,化解紛爭,解決困難,為香港所有電影公司服務。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至於其他更詳細的義務,這兩人都很默契的沒有提,那都是台麵下要忙的事了。許貫武自然也知道他們打的什麽主意,自己卻也沒有提。

等商量完香江會之後,大家又把注意力放在頒獎典禮上。因為三家互不信任。所以製定一套公平,公正的評獎規則自然勢在必行。

許貫武就趁勢推出了導演會,演員會……等組織,鄒文淮,邵爵士考慮了一下,沒有表示反對。畢竟他們三家現在是香港影壇的三大巨頭,在香江會自然占優勢。香江會的勢力越大。也就意味著他們三家的勢力越大,這對他們來說是好事情。

許貫武見他們同意成立這些分會,心中不禁暗暗高興。有了這些分會,以後香港電影人就自然會團結在一起爭取自己的權益,到時候恐怕有的是讓邵爵士、鄒大亨頭疼的難題了。至於許氏這邊,許貫武卻不十分擔心。畢竟許氏影業公司現在已經不是他賺錢的重點。每年兩三億港幣的收入看似很多,但是相比其他收益,它就明顯的排不上號了。就算是自己吃點虧,隻要能夠換回香港電影繁榮發展,許貫武也覺得很值得。

之前香港電影繁榮階段。各種黑x會橫行,利益爭奪,個個把別人視作生死仇人。但是一朝香港電影崩潰,蛋糕直接掉在地上,誰也不用爭了,誰也吃不到了。之前香港電影繁榮時期,嘉禾也好,新藝城也好,邵氏也好,市值起碼十數億港幣。但是等香港電影一走下坡,嘉禾賣盤價格才不過四億多港幣。邵氏片庫七百多部優秀電影,版權也隻賣了四億多港幣而已。香港電影的衰落連累這些本來很值錢的,現在也大幅度的貶值了。

……

在確定了頒獎典禮的規則,獎項的設置,評選的辦法之後,三人又不約而同的提到了這個頒獎典禮的名稱問題。

所謂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既然是個頒獎典禮,總也要有個氣派的名字,不然被人以為是草台班子似的雜耍呢。

鄒大亨提議叫做金杯獎,打算將獎杯設計成酒杯模樣。邵爵士提議叫做金鼎獎,因為他酷好文玩字畫,覺得鼎的意義實在是太棒了。許貫武則提議叫金像獎,與奧斯卡金像獎同名,彰顯香港電影人的野心。

鄒大亨和邵爵士麵麵相覷,都被許貫武的想法嚇了一跳。雖然他們對外一直宣稱香港是東方好萊塢,但是其中差距其實他們也早已知道。好萊塢年度票房總額都有數十億美元,算上周邊產品,錄影帶等等的銷量,整個規模有數百億美元。

香港現在票房不過才三四億港幣,算上周邊產品,錄影帶銷量,賣埠版權等等,也不過十多億港幣而已,規模相差實在是太大了。

現在許貫武竟然提議頒獎典禮取名金像獎,這野心實在是有夠大的。不過鄒大亨和邵爵士思考了一下,也覺得叫金像獎要比叫金杯獎,金鼎獎靠譜,所以就一致同意了許貫武的提議。

至於獎杯的製作方麵,許貫武提議找專業人士好好研究一下。據他所知想幹電影金像獎獎杯曾經換過五個個造型,因為早期金像獎隻是《電影雙周刊》舉辦的小圈子裏麵的聚會而已,所以金像獎獎杯設計的比較隨意,起初隻是一個簡單地人像而已,第二屆是一位高舉星球的男士,第三屆是藍色水晶方塊。第四種造型的金像獎最奇葩,是一個雙頭怪的造型,看起來是非常之醜。直到九零年,因為大家一致的提議,金像獎終於換了獎杯造型,選中香港小姐冠軍鄭雯雅做模特,設計了一款美女捧星的獎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