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界搬运,开局穿越公主床上

第一百三十四章 没有条件,制造条件也要上

字体:16+-

皇上说:“朕就是三思以后才告诉你的,你以为朕脑袋一热,随便就拍板定案?”

叶全城说:“皇上的要求也不算过分,我也是这样做的,准备给百万军队做军粮。”

“但是,皇上不能要我半年内生产这么多,容许皇上宽限时间,一年或两年都行,半年内实在完不成任务。”

“你需要钱……”皇上继续说,“朕给你钱。你需要人,朕给你人。你需要地皮,朕给你地皮。”

“你需要什么,朕给你什么,为何你还要拖延时间?”

“由此可见,你对朕不忠诚。”

叶全城听到这话心里就是一揪,不忠的罪名可大可小,皇帝真动怒气了。

可是,叶全城也很为难,总不能告诉他,自己不是神仙,只是一个普通的现代人。

一百台机器同时运转,需要大量的电,而造电又需要大量的石油。明朝没有石油,只能从现代社会买,甚至还要进口。

这话说出来,自己神仙的人设就崩了啊!

为了维持自己神仙的人设,必须说服皇上把时间延后。

叶全城反问皇上:“皇上,我给你时间,给你人,给你材料,给你钱,给你想要的一切,你能把天上的月亮摘下来给我玩三天吗?”

“……”皇上鼻子差点气歪,什么臭理论!月亮岂是摘下来的?

“放肆!”皇上真的生气了,吹胡子瞪眼睛地说,“朕是皇上,你还要给朕出难题?”

叶全城说:“皇上,如果你非要半年内生产百万军粮,你先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皇上感觉有戏,便急切地问道。

叶全城说:“全面收复辽东!”

“嘶……”皇帝倒吸一口凉气,半天不说话了。

辽东现状控制在建州女真手中,也就是清朝的先人们。他们人也不算太多,几百万人口而已。通过多年打仗,多年经营,建州女真大部分归顺明朝,成为明朝的子民。

可总有离心离德的明军欺负女真人,也有一部分女真人不服明朝管辖,暗中积蓄军力,企图东山再起。

直到万历年间,李成梁出任辽东副总兵,才把建州女真打得满地找牙,彻底服气。

可是,李成梁不知是大意,还是养寇为患,纵容努尔哈赤发展壮大,在李成梁九十岁归天之后,努尔哈赤十三副盔甲起兵,再次反抗明朝。

后面的事情许多人都知道了,最终满清入关,打败李自成,打败残明,入主中原,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给整个江山带来不可覆灭的遗憾。

辽东三省的之所以难缠,是因为蒙古与辽东的女真互为犄角。蒙古在西边攻打明朝时,女真在东边也蠢蠢欲动。女真起来闹事时,蒙古也同时南下,骚扰明朝边疆。

导致明朝两边作战,苦不堪言。

现在,叶全城提出全面收复辽东,就等于让皇帝同时打败女真与蒙古。

蒙古问题是历史遗留的问题,英明如朱元璋,战将如云,兵骁将勇的明初,也没有彻底打败蒙古,没有彻底收复领土。

从明初延续到现在,已经二百年左右时间,那么多皇帝都没有办法,让现在的皇帝收复辽东,并平复蒙古,等于搬梯子上天摘月亮一样困难。

皇帝问叶全城:“为何非要收得辽东?现在的情况难道不行吗?”

叶全城说:“我也不瞒着陛下了。生产方便面的机器需要喝油,而这种油不是菜籽油,不是大豆油,也不是花生油,而是埋在地下的特殊的油。”

“其他地方都没有油,只有黑地大庆才有这种油。”

“只有收复辽东三省,将其完全控制在皇上手中,我们才能向地下钻探,打出石油来。”

“只有有了石油,才能发电,有电才能让机器正常运转。”

“皇上要我半年内生产百万面饼,我承认是有难度的。如果皇上助我解决石油的问题,一切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只要有石油,别说半年内生产百万,就是两百万,又有何惧?”

皇帝沉吟良久,最终拍板定案,说道:“好,就依你所言,全面收复辽东。不过这件事是大事,需要从长计议。”

“你现在回去,等朕的好消息。”

叶全城说:“我也需要回去准备一段时间,用我最大的努力帮助皇上实现这个目标。”

这句话不是空话,也不是大话。

叶全城琢磨好了,只要搞来先进的武器,比如步枪,再搞来弹药,把蒙古和女真的骑兵优势消灭掉,收复失地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

可问题在于,现代社会对枪支弹药的管控十分严格,必须有持枪证,才能拥有枪支。

而持枪证的办理,可以这样说,比摘月亮还要困难。

所以,叶全城必须出奇招,必须搞到步枪。

虽然这个时代也有火器,也有枪,具体点说,还不能叫作枪,只能叫作鸟铳,是枪的前身,还不是现代化意义上的枪。

不仅装子弹费时费力,还容易炸膛,伤不了别人,倒是伤了自己。

所以,叶全城只略一考虑就舍弃了改造鸟铳的计划,决定从现代社会搞几把现代武器,现代弹药。

再拿到明朝仿制,只要造出来,不需要多,一万支枪就能打得蒙古与女真满地找牙。

叶全城离开皇宫后,皇帝立刻召集夏言,严嵩等内阁大臣,还有六部官员,到养心殿开会。

在会上,皇帝提出派兵十万,另外十万留守,随时准备填补空虚,一举拿下建州女真,将辽东三省的领土彻底收复。

大家一听又要打仗,坚决反对。

现在的太平日子才过了几年?又要动刀兵?

兵者,凶器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一个不留神,把外敌引入境内,那就得不偿失。

这次,内阁的夏言,严嵩,兵部的杨博,户部的王杲全部反对。只要蒙古人不过来打我们,只要女真人不攻到长城以内,我们就是安全的。

为何在太平岁月去攻打他们?

国家也没有余粮去攻打实力雄厚的蒙古和女真啊?

可是皇帝铁了心地要攻下辽东,傲慢地告诉所有人:“这不是与你们商量有多大的可行性,而是告诉你们,朕已做了决定,成也要成,不成制造条件也要成。”

“你们下去好好计划,派谁去领兵才能有效地收回失地。”

众人全是苦瓜脸,只好退出养心殿,回到内阁,各个人都是愁得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