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通摇摇头。
“犬子不学无术,虽在数算上有些天赋,但不善言辞,才学浅薄,连二位先生都失败了,他又岂有获胜之机。”
不是李通贬低自家儿子,虽然扬海和吴用先后失败,但他们发挥已经很不错了。
起码在他们的角度看,能将数算小道说的那么重要,就不是李卓可以办到的。
曹忠笑而不语,和众人一样,目光跟随着李卓来到了高台上。
瞿风对李卓自然也颇为了解,他已经连破了两人,并未将李卓放在眼中。
李卓忽然将目光看向了皇帝和长公主者,行了一个大礼。
“启奏陛下,草民没读过什么书,说不出吴先生,杨先生他们那样漂亮的话来。
草民就以最简单的话来对答,求陛下恩准。”
这一举动让众人都是一愣,有几人甚至发出了低笑。
既然是坐而论道,当然得用古言才能体现水准,在他们看来,李卓分明是未战先怯了。
“皇兄,数道茶会并非都要用古言来说,只要说的有道理就可以。”
赵景玉毫不犹豫的对赵景润说了句。
“好,那你就以自己的方式来应答吧。”
赵景润对着李卓微微一笑,同意了。
“没读过什么书?朕若不知你的身份,还真被你给蒙过去了,既然你想藏拙,朕就配合一下你。”
赵景润是知道李卓真正身份的,能被称之为大庆诗圣,提出摊丁入亩,一条鞭法,让自己老师也自诩远远不如的的大才。
竟然说自己没读过书,他简直想笑。
说到底,赵景润之所以决定来看看这场数道茶会,就是奔着李卓而来。
“谢陛下。”
回礼之后,李卓才缓缓坐在了蒲团上,他一开口,就让在场之人脸色一变。
“瞿先生,您和刚才两位先生的话我在台下都听到了,但我认为你们说的都不对。”
“哦?”
瞿风眉头一挑。
其他人的眼神也都很奇怪。
李卓就像是没看到似的,兀自说道。
“自始至终,你们都在给文道和数道分高下,但这场数道茶会,要说的是数算是否为大道?在下所言可对?”
“不错。”
瞿风依旧皱着眉头,没明白李卓要表达什么。
“既然如此,我认为文道是大道,数道也是大道,为何大道只能有一条道?”
这话一处,整个御花园都安静了,谁都没想到李卓会提出这样的观点。
李卓很清楚,在大庆若是将文道和数道论个高下,任他口灿生花也是白搭。
像瞿风他们这种人的文学水平,放在现代起码都是大师级别的,自己肚子里的那点墨水,根本就不够人家塞牙缝。
所以必须要跳出这个框架思维才行。
李卓继续说道。
“不仅是文道,数道,甚至是武道等都是大道,关键在于大道它到底是什么,先生认为有理吗?”
这番话不仅对瞿风,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造成了不小的震撼。
心中同时冒出一个问题,什么是大道?
他们还真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
瞿风的脸色瞬间严肃,看着李卓的目光再也没有了丝毫轻视,竟然对他行了一个大礼。
“不知先生以为的大道是什么?”
李卓笑了笑。
“在陛下还有诸位大臣们的面前,以我一个十多岁之人谈论大道,未免有些班门弄斧。
但既然是论道嘛,就得论个明白,若是我有何处所言不妥,还请各位能批评指正。”
李卓先拍了一记马屁,而后起身站了起来,此刻一缕阳光正好落在他脸上,李卓整个人似乎在发光。
“大道者,玄之又玄,没有具体的说法,它是无形的,却是实用的,应该包罗万象,为天下之母,万物之宗,生化之本。
圣人之言,经史子集,能够开民智,通教化,形成各种文字策论,治理江山社稷,自然是属于大道。
我们通过这个观点,便不难看出,只要是有利于百姓,有利于江山社稷的,都可以称之为大道。
数算可为大道吗?我认为是可以的,例子方才杨先生已经列举过了,先生说先有策,而后才有的数算之应用。
这点并没错,但直接用先后论高下,在下以为过于草率,若是有策而没办法实施,将策束之高阁又有何用?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就像是人走路,脑子想走到百米开外,所仰仗的却是双腿,缺一不可。
武道也是,当年太祖驱逐鞑虏,恢复中原,靠的就是武道,难道靠嘴说能将胡人给赶走吗?
再说当今的边关,没有武将,谁来戍边,谁来保家卫国,这难道不算大道吗?
所以还是我刚才的那句话,大道没有具体的说法,而是瞬息万变,却又万变不离其宗,其根本就四个字“利国利民”。
胡朝末年民不聊生,这时候无论是文道还是数道,都没办法叫日月换晴天,但武道可以,所以这个时候武道就是大道。
敌人被赶跑,国家安定后需要治理,这时候就需要文道,所以文道就是大道。
数月前的淮河大水,国家需要想对策应对,陛下与诸位大臣们集思广益,筹集粮款,制定赈灾政策,文道就是大道。
但国策定下后,需要具体的粮食,银子数额,就要用到数算,这个时候数算就是大道。
这只是在下的肺腑之言,若有不对之处,请先生指教。”
说完,李卓直接对瞿风还了一个大礼。
可瞿风压根没有还击的样子,反而是脸色潮红的击节而赞,猛的站起身来,激动的说道。
“说的好,好一个大道论,万变不离其宗,利国利民即是大道!”
此刻的瞿风甚至忘了,自己还在和李卓辩论。
满心都是佩服和洞悉真理的兴奋。
李卓当然知道这番话的威力,立马趁势出击,对台下的汪洋和许平之也发出了邀请。
“二位先生,方才所言就是我今日要说的话,若是有何不对之处,二位亦可指出。”
可不论是汪洋还是许平之,同样没从李卓刚才的大道论中缓过神,皆是一言不发。
李卓见此,又对皇帝赵景润行了个大礼。
“启奏陛下,在此之前,草民请长公主殿下帮我找了一个农民和商人,在下想请他们上台说上两句,望陛下恩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