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意三國

第二十八章 混元一統

字體:16+-

夜已靜了,在閃爍的油燈之下徐庶細細的研究著龐統的那份計劃。

作為一名智者,他徐庶也是不輕易服人那種,然而在詳細的看了看龐統的計劃之後,他卻不得不對龐統佩服起來。

雖然他很早就知道龐統要比自己強些,但幾年不見龐統,也沒聽說他有什麽出眾的地方,卻讓他以為自己通過這幾年的學習可以趕上去了。

“……我和士元應該差不多吧?”這樣的想法偶爾也會在他的心底出現,盡管隻是一閃而逝的,但卻讓他無法忘懷。

“是差不多!”他漸漸的也這麽覺得。

但這隻是以前的事情了,在看到了龐統的這計劃之後,他便明白自己和對方終究還是有差距的,這不單單是能力方麵,也有一些個性上的不同。

他知道自己的個性是屬於那種極不特別穩重,也不特別激進的普通個性,這樣的個性讓他既無法做到向孔明那樣一步萬思,也不會向士元那樣一口氣策劃出這麽龐大的冒險進攻計劃。

“……以水軍艦隊配合已經平定了倭國的司馬懿突襲建業,吸引住江東的注意力,而後用荊州的部隊突襲宛洛,直取曹魏的重心……這還真是大手筆啊。”

徐庶感歎著。

對於這樣的計劃,他自認做不出,也無法狠下新來執行。

當然,這不是他看不到這樣做的好處,而是他憑借著自己的才智在看到了好處的同時更看到了這樣做的壞處:“萬一……要是真的有那麽一個萬一,知道危險就要降臨到我們的頭上了。

別的地方不好說,隻怕荊州很有可能被東吳所奪取哦。”

“這怎麽辦呢…本書轉載拾陸文學網…?”徐庶琢磨著這個問題。

他知道李晟將這件計劃交給他來看的原因:“陛下並不是看不到這麽做的好處,但他和我一樣,怕是也看到了這樣做的壞處。

這個計劃實在是太龐大了,對各方的要求都十分的高,在這樣的要求下,我們手下這些將軍們究竟冷不冷做到,卻是一個問題。

盡管一切就紙上談兵而言,這個計劃實在是有很大的成功性,但就實際來說又是如何呢?這卻是誰也說不清楚的。

成固然大掙,敗也不免大虧,這其中的風險還是很大的啊。

陛下怕是知道這一點,才把計劃交給我吧。

他想讓我對這計劃進行一下修改,目標不需要定那麽大,風險自然也必須盡可能的減少。”

很快的,徐庶便把握到了李晟真正的用心:陛下滿意這樣的冒險,隻是覺得這樣的冒險太過宏大,有必要進行一定的削減,而我則是被抓來當這個計劃的削減工作。

明確了這一點之後,徐庶便開始徹底的究其計劃的實質了。

他開始對計劃中的每一個方麵進行肖想,進行評估。

至於自家的陛下為什麽會找自己來處理這樣的事情,究竟是因為自己的能力,還是因為自己的個性,徐庶並不想考慮那麽許多。

他知道自家陛下會如此的找上自己,肯定是會有他自己的考慮的,而以自己眼下的身份去度測一位君主的心裏,這怎麽也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雖然他徐庶有九成九的把握肯定自家的陛下並不在乎這個。

“算了吧。

那件事情……可不是我能想象的。”

他淡淡的咕噥了這麽一句,便把心思轉到了一邊。

要研究計劃,首先要從整個天下的大勢研究起,尤其在這種將所有的敵國都牽扯到其中的時候更是如此。

如今的情況是:大唐擁有正規部隊四十萬,五十萬左右的預備兵。

眼下動用了北方方麵軍正規軍十萬,西方方麵軍四十萬,正規軍二十萬,預備兵二十萬,東方方麵軍二十萬,正規軍十萬,預備兵十萬,至於這以外的兵馬則是作為守備部隊被分散在大唐內的各個要地進行防守的,他們幾乎清一色的都是預備兵。

雖說大唐的預備兵也是具有相當戰鬥力,但要說大唐眼下已經用盡了全力,完全是一副外強中幹的模樣,卻也是一個事實。

占據了上風的大唐都如此,那比大唐還有一些不如的吳魏更是不要說了:還沒有加入戰局的吳國擁有十萬的正規軍和二十萬左右的預備兵,其主要駐紮的地區分別是建業方麵(兩萬正規軍,五萬預備兵),江夏方麵(五萬正規軍,五萬預備兵),豫章方麵(三萬正規軍,六萬預備兵),冶城方麵(四萬預備兵)。

這是在吳與魏簽訂了協議之後的情況,建業方麵的部隊主要是負責首都的治安和長江防線的防禦。

雖然吳魏結成了聯盟,但兩方對此都還是有一些防備的;而江夏方麵則是針對荊州的戰備,要知道東吳可是從來也沒有掩飾自己對於荊州的野心,當然此刻他們對外的說法卻是要以這樣的兵力來防守龐統的東方方麵軍。

至於豫章方麵則是為了應付山越的變亂,這是東吳固有的麻煩了,隻可惜一直都沒有解決,這其中固然有東吳的政策不對頭的緣故,但自己這邊不斷的對山越進行支持也是其中的一個方麵;而最後的冶城方麵,則是純粹為了服務江東的水軍,要知道冶城離江東水軍的最大的一個基地泉州基地倒是極近,故江東將這麽一支兵馬放於那兒其用意自是不言自明的。

當然,在冶城的這一部分兵力眾多,可在實際戰力的計算過程中卻完全可以將他們忽略不計——因為全天下都曉得,江東在冶城的這一路人馬卻是專職後勤而不曾訓練的,他們是真正完全的後勤部隊。

“……江東沒有加入戰鬥,戰力絲毫未損,又因為其本身對局勢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且吳主孫權還是非同尋常之輩,故對於江東隻可與之騷擾,卻不可直接與之為敵。

我看必須把士元那計劃中有關江東的部分刪卻才是,盡管我們實力已是十分強大了,但似乎還沒有同時和江東、曹魏作戰的把握啊。”

徐庶很快的明了了這一點,他認為眼下直接去招惹江東這麽一個還算是強悍的對手對自己這邊來說並沒有什麽好處。

東吳的情況已經是這樣了,那曹魏那邊的情況又是如何呢?三個國家當中曹魏擁有最為眾多的人口,因此他的軍隊也是最為龐大的五十萬的正規軍,接近一百萬的預備兵,以及無數怎麽也無法統計地方武裝,這讓曹魏擁有所有人都無法企及的戰爭潛力。

徐庶知道盡管眼下自己這邊憑借著某種技術上的優勢和戰爭的突然性取得了這場戰鬥的上風,但如果自己這邊將戰爭拖延下去不盡快解決這一切的話,那一旦等曹魏那兒緩過氣來,等待自己的將會是越來越渺茫的勝利和越來越貼近的失敗。

這是自己所不願意見到的,所以戰鬥必須迅速的結束。

“……眼下,曹魏那邊的部隊主要被分為這樣幾大塊:北方的河北軍團總兵力在四十萬左右,其中正規軍二十萬,預備兵和地方武裝二十萬;然後是曹真的關中軍團總兵力在五十萬左右,其中正規軍十五萬,預備兵和地方部隊三十五萬;接下來是宛城的南陽軍團,正規軍五萬;而後則是東邊的徐州軍團,正規軍十萬預備兵和地方武裝無數——唔,曹魏和我們一樣都是將部隊集中在邊境啊。

這看上去似乎是一個很好很合理的布局,但其中也不是沒有弱點的存在。

恩,正如龐統所說的那樣要打敗一舉曹魏,其關鍵就在於宛城。

如果我們能順利的突破宛城,那麽以我們的實力完全能在曹魏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拿下虎牢關。

到時我們對曹魏的朝廷可就成了關門打狗之勢了。”

徐庶仔細的琢磨著這個問題,眼睛慢慢的定在了地圖上宛城的那個點上:“以我們的能力能夠突襲宛城,並獲得成功嗎?”徐庶開始回憶有關宛城的種種了。

現在宛城的守將乃是以故前將軍張遼之子張虎,據說是一個剛猛的武將,在魏軍的新一輩中也算是極為出色的了。

不過徐庶確認為自己這邊並不應該把他放在心上,因為有資料相似張虎這個人隻學到了他父親的武藝,但在個性上卻是相當的魯莽。

徐庶覺得他並不能抵擋鳳雛的進攻。

“也就是說我們這邊北上的話,宛城根本就無法阻擋我們……”徐庶做出了這樣的判斷。

這個問題解決了,但另外一個問題又出現在他的眼前:“既然從宛城北上的話,對我們有這麽多好處,那我們又將用怎樣的兵力來實現這樣的進攻呢。

因為不能把東吳拖入戰局,所以用駐守倭國的兵力進攻的建業的事情已然不成……既然這樣,那我們隻能再次動用那一招了……”徐庶猶豫了半天終於做出了決定:“用疑兵,用內亂,以此來拖住江東。”

“嗯……大概就這是這個樣子吧。”

徐庶研究了半天,將計劃重新增刪修改了一番終於將筆放下,輕輕步出了營帳。

此刻已是一夜過去,天色大亮,原本平靜了一夜的營地又開始喧嘩起來,新的一天開始了。

徐庶竟是為了這麽一個計劃忙碌了一宿。

原本在寫作的時候他還不怎麽疲憊,可現在站起身來了,他才感受到一股股倦意迎麵襲來。

不過現在可不是睡下去的時候,盡管自己的身子十分的疲倦,但徐庶知道自己還有事情要做,自己必須把自己寫好的這個計劃交上去,讓陛下來做這最後的定奪。

就此要來一盆涼水,隨意在臉上摸了幾把,讓那冰涼將自己刺激得清醒過來,徐庶這便揣著自己一夜的結果去找李晟。

他很快的見到了李晟,但很出乎他預料的卻是李晟竟然也是頂著一雙黑眼框奈何自己見麵的。

“陛下一夜沒睡好?”徐庶試探得問道。

“彼此,彼此啊。”

李晟看了徐庶一眼笑著說道:“你也知道的,我根本就不是那種故作平靜的人。

眼下大戰在即,我又被士元的計劃所打動,不等著有一個結果,我這心卻是總安定不下來啊。

我想對於這一點,你與我是相同的吧。”

“那是……那是。”

徐庶笑著點了點頭,隨即將計劃從自己的懷中掏出一把交給了李晟:“這是我修改的計劃,還請陛下過目。”

“哦?李晟對此輕咦了一聲,隨即仔細的端看起經過徐庶修改的那份計劃來。

時間在端看中靜靜的流逝,良久李晟放下手中的文書,眼睛變得有些迷茫起來,顯然他對於徐庶交給自己的這份計劃還有一些疑惑。

“元直,你這計劃究竟有多少成功的把握,你能肯定我方的動作一定能讓江東自顧不暇嗎?若不能真正的把江東拖在那兒,隻怕我們這邊一動江東那邊就會進占江東,這對我來說可是十分不利的哦。”

李晟憂心的始終是這個。

“陛下擔心的這個問題,我倒也沒有特別的辦法。

情況就是這樣,我們現在能夠針對江東的動作並不多,如果以現有的手段無法讓江東安分的話,隻怕我們隻能按照士元原來建議的那樣動用倭國的鎮守軍了。

當然,即使這樣動用,我方也隻能進行一定程度的壓製,而不能進行全麵的征戰。”

徐庶無可奈何的攤開了手,對於江東的牽製,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除了一方麵相信龐統這個人在此能夠處理得很好之外,卻也隻有用龐統所製定的那個龐大的計劃來作為最後的彌補了。

“就隻能這樣了?”李晟默然,最後也沒有想到什麽更好的辦法,隻得就這樣確定下來:“那就這樣做吧。

希望士元能將這件事情處理的很好。”

李晟答應了這個計劃,隻是他的答應不是建立在計劃本身的非常可行之上,而是建立在駐守荊州的那一班文武在龐統的指揮下能夠強於吳魏兩者的信心之上。

也就是說李晟這樣答應的原因是因為人,而不是因為事。

事情就這樣被確定了下來,唐軍緊接著展開了行動:李晟帶著三十五萬大軍堅守於北原同曹真的人馬對決,而魏延著帶著五萬人馬悄悄的離開了大營,連夜渡過了渭水,由五丈原重新潛往斜穀小道。

當然,這一切都是曹真並不察覺的情況下進行的——李晟大軍那麽龐大,營地足足連綿了十幾裏,其中營帳層層疊疊,曹真又如何能看得清其中的真實呢?五萬的人馬固然是很多,但和李晟的大軍相比卻又算不上什麽了,李晟在自家營地內將旌旗多置了幾麵,竟是將曹真的眼睛都迷花了,更是讓他瞧不出什麽異樣來。

之後曹真的五十萬大軍便在本書轉載拾陸文學網這裏和李晟的三十五萬人幹上了。

首先是大炮的轟鳴。

雖說曹真手中的火炮隻有三百門,但由於這三百門火炮都是統一口徑的重炮,且曹真又十分聰明的將火炮按照李晟那邊的輪射模樣編排,使得其在遠程火力之上竟是遠遠的壓過了李晟。

開戰的第一天,他就將自己的這些火炮拿出來對李晟的陣列進行了一番瘋狂的轟炸,其重點更是直接瞄準了李晟的炮營。

由於曹真將自家部隊有火炮的事情捂得極深,其火炮的調度又是十分隱蔽的,以致李晟那邊盡管曉得魏軍已經有一定量的火炮獵裝,但對於其火炮的配置和數量卻是一無所知的。

可以說李晟這邊對此完全處於一種無備的狀態之中。

於是,這麽一場有備對無備的轟擊下來,李晟的炮營損失過半。

在對方火炮不斷的炮擊之下,他們顯然有些不知所措,一時間亂跑者有之,呆站者有之,其反應卻是不比他們原來所嘲笑的曹軍好上多少。

“糟糕透頂,真的是糟糕透頂!我們隻記得自己具有了優勢,卻忘記了敵人也不是完全的軟蛋子。

我們會的東西,他們也未嚐不會啊。

曹真……嘿嘿,他可真是給我們上了一堂好課哦。”

對於眼下的這個局麵,李晟在惱火的同時也不免迅速的發現了自己這邊的缺點——輕敵,自己還是輕敵了。

“陛下,怎麽辦?”徐庶悄聲詢問自己的主君。

在這場戰鬥中武將出身的皇帝不單單是禦駕親征的君主,更是怎場戰鬥的指揮,在遭遇了如此出人意料的打擊之後,唐軍的眾人們,卻是不由自主的將自己的目光投向李晟,試圖從他那兒得到一絲指引。

這也是確實的,從來沒有經曆過炮擊的他們根本就不曉得自己眼下究竟該做些什麽。

“慌什麽?對方的炮打得不過是實心彈而已,根本就沒有什麽殺傷力的。

一百炮也殺不了我們幾個人。

傳命令下去,讓大家都給我提起精神了。

不要怕,他們有炮,我們也有!全部都按正常的戰列擺開,潰敗的人讓他們朝兩邊去。

若在給我擋在中間,我直接拿炮轟死他!”李晟瞪大了眼睛厲聲吼道。

“諾!”聽到李晟的吼聲,原本有些慌張的眾人不由得怔了怔,定下神來,心中的慌張稍稍的消除了些許。

他們接過李晟命令,迅速的揮動大旗吹起號角指揮起自己的部隊來。

唐軍高強度的列隊訓練,在這個時候顯示出他們的風采來。

雖然一顆顆足足有兩個拳頭大小炮彈還不斷的在自己的軍陣,雖然自己身邊的同袍總有那麽些倒黴的人挨著了這炮彈而被打得頭破血流筋斷骨折,但所有的士兵卻是根本不再去理會它們。

在隆隆的炮聲中他們列起的隊伍,並隨時看著自己身邊戰陣的空缺彌補上去,緊密的保持著戰陣的密集——作為步兵這一點是十分關鍵的。

盡管步兵們悍不畏死的列起了陣勢,李晟也說了在這兒可以得到自家火炮的支援,但在不斷逝去的等待之中,李晟這邊的炮聲卻遲遲的沒有響起。

是他們都害怕了,不敢開火嗎?那倒不是,要知道連那些隻受過最基本訓練的步兵弟兄們都可以做到視炮火如無物,又何況他們這些早就在演練中經受過這麽一招的人了。

在剛剛的炮擊中,他們遭到的襲擊可是頗為沉重呢。

一下子的措手不及,讓他們左右幾百的戰友和幾十門毀於旦夕,這可都是他們的命啊。

此刻他們不等紅了眼睛,隻想著報仇的話,豈不是陡然墜了他們是大唐軍中最為強悍士兵的威名嗎?他們當然不願意如此了,之所以到現在還沒動,坐看自己的袍澤挨打,不過是為了想要一鳴驚人,一舉端掉對方的炮兵陣地而已。

作為大唐軍中接受過炮兵訓練的他們,對於火炮的威力可是知根就底的,他們知道火炮對於自家的威脅有多大,自然就想著如何一口氣將這個威脅解決了。

這可不是他們的心太大,而是他們通過剛剛的那一係列觀察,發現到了魏軍炮兵的一個弱點:對方居然是沒有炮車的炮兵。

“這沒有炮車,你們怎麽做機動啊?雖說炮兵陣地一旦被人家發現,本來也就很難做機動,可隻要你有炮車多少還是能閃避一點的。

就這麽一個情況來看,你們竟然連這九死一生的機會也不存在,那就怪不得我們了。”

如此端詳了半晌,炮營的指揮卻是輕輕的揮動手中的紅旗直接下達的命令:“目標:敵方的炮兵陣地,開火!”炮聲自唐軍營地這兒轟隆隆而起,幾百門野戰炮在指揮的這一聲令下同時開火齊射,將對麵剛剛還威風凜凜的炮兵陣地炸成了烈火熊熊的一片。

因為痛恨對方的偷襲,痛恨對方居然用這不入流火炮和不入流的炮擊水平來打自己對自己的造成了一定傷害,所以這一次的炮擊在沒有李晟特別製止的情況下,他們清一色的用了最為昂貴的開花彈。

他們將這些一發就值好幾貫錢的昂貴之物射入敵人的陣營之中,卻是不要錢的打得正歡。

若是唐軍的炮兵不開火,那這戰場上占據上風的還是魏軍的火炮,可眼下唐軍的炮兵發出了自己的怒吼,那整個戰場的情勢便有了迅速的轉變。

在沒有真實的見到唐軍的炮火之前,無論怎樣對它做出肖想,也決計想不到他竟然是這樣的可怕。

一通轟鳴下來,兩者之間的高下立判。

在隆隆的巨響中,在無數的火花中,魏軍的火炮就這樣被淒慘的變成了一堆廢鐵——它們根本就不是唐軍的對手。

“該死的,簡直就像是大人打小孩嘛!?”看自己乃以逞威的火炮就這樣被炸在火光之中,眼見就十分的不好,曹真在心痛之餘,也不免有些目瞪口呆:“唐軍的火炮太強了,即使自己這兒也擁有火炮,卻無論如何也不能在質量上強過他們。

和他們打火炮戰,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失算,自己實在是失算了。

就這樣,咋辦?”曹真帶著這樣的疑惑瞅了瞅自己周圍的那些部下們,發現他們的臉色在一瞬間變得蒼白起來。

“從雲端跌落到地下!”這便是魏軍眾人的想法,原本他們都以為憑借著逐漸建立充實起來的炮兵部隊是可以壓製住唐軍的威風並和他打一場正規的大決戰,但就眼下真實的情況來看,當初的想法實在是有些太天真了。

在火炮的運用上,自己和李唐之間的差距不是光光在火炮的配置上,而是在更深層次的火炮訓練和指揮上。

在這些地方,自己和李晟之間的距離,就是是當初李晟有火炮而自己沒火炮一般,乃是雲泥之別。

如此巨大的差距,如此深刻的打擊,無疑讓他們原有的那一絲信心被打得一點也無。

曹真感受到了全軍的士氣低落,心情也變得更加沉重起來。

如果把雙方炮兵之間的較量比作兩軍大將的對決的話,那麽在剛剛經過的這一場對決之中自己是無可推脫的完敗了。

“哎,算了鳴金收兵吧。”

曹真看著場上情況,感受著自己左右的心境,不由得無可奈何的長歎一聲很沒麵子的下了這樣的命令。

這似乎也是十分正確的決定,在“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情況下,退避三舍保存實力絕對是最好的選擇。

清脆的鳴金聲就此在戰場上響起。

無數的魏軍士兵因為這個聲音的響起而展開了歡顏,他們沒有大笑出聲來,但心中的欣喜卻是怎麽也掩飾不住的。

就他們看來,這個撤退的決定實在是自家將軍下達的,最為英明神武的決定了。

一時間魏軍如潮水一般退卻,卻是極其神速的在李晟這邊還沒反應過來之前散得幹幹淨淨。

雖說這隻是撤退,但究其情形卻與那潰敗很有些相像——李晟一時間被這情況鬧得有些不知所措了。

他坐看魏軍退回自己的營地,卻是謹守營盤,連自家的炮兵陣地上的未死者都顧不得了。

戰鬥就此告一段落。

之後的戰場上呈現出一種極其詭異的安靜,如果把每天必然會發生的偵騎之間的遭遇戰去掉不算的話,那整個戰場確實是異乎尋常的安靜。

在見識到了唐軍火炮的威力之後,曹真固然沒膽子再與李晟做正麵的對決,但有不好意思就此撤兵,隻好很是尷尬的呆在當場,頗有些雞肋在手的味道。

而李晟那邊則因為要等候魏延的消息的緣故,隻以堅守大營為己任,任由曹真在那兒逍遙,也不做什麽進攻的舉動,唯恐曹真被膽子小小的嚇跑了。

盡管那天自家的炮火狠狠的把魏軍給教訓了一頓,徹底的把他們打怕了,似乎是李晟這邊所希望的,但在戰後想來,李晟卻是很有些後怕的。

他不為別的,正是怕曹真恐懼這兒的勢大而回師長安。

於是,為了挽回這戰術上的勝利而導致的戰略上的一個失誤,李晟不得不利用曹真還沒撤退的這些時間,往曹真那兒泄露這樣的一個消息:“李晟大軍的火炮彈藥也因為那天的炮戰而告罄了。

非但李晟軍的火炮彈藥如此,似乎連李晟軍的糧草也是一樣。

隻要再在這兒等上幾天,李晟軍就會因為糧草告罄而被迫撤退。”

這對曹真來說可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在反複驗證了這事情的真實性之後,曹真也相信了這一點,便安心的等待起來。

哪想這一等十幾天過去,他沒有等到李晟軍的自主撤退,卻等到了長安被李晟攻陷的消息。

這個壞消息就像是晴天霹靂一般將曹真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然而事情遠遠沒有結束,就在曹真還沒有緩過神來的時候,龐統引軍突襲宛城進而襲取洛陽的消息再次傳來,讓曹真徹底的喪失了最後的抵抗之心:長安一失,他這幾十萬大軍徹底成了無水之根,本就已是在絕境中打轉了,而洛陽一失,整個大魏朝廷都完了,他又向誰效忠去?當下曹真自刎,留下一封遺書,卻是讓副將領著大軍向李晟投降。

偌大一場,北原之戰竟是以這樣的結局作為注腳。

至此曹魏滅亡,隻留江東一支,雖然孫權還在著,但誰都知道,最後的天下是屬於李晟的了。

中華十年一月初一,大唐遷都於關中長安。

中華十一年八月,唐軍揮師四路伐吳。

激戰三月,大軍勢如破竹直攻於建業城下,吳帝孫權焚宮而亡,東吳乃滅,宇內一統。

李晟遂將兵甲暫收,裁兵百萬,於內休養生息,安撫黎庶。

至此統一了天下的大唐漸漸有了超越前漢的跡象。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