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書後我又穿回來了

第98章 天才的天才

字體:16+-

“毫無疑問《悼歌》這支交響樂是出色並且震撼人心的, 但我認為它不適宜再進行公開演奏。

音樂淩駕於語言之上, 它是關於死亡的旋律, 甚至我認為作曲人在教唆死亡。

他仿佛親曆這個過程, 用音符表現出了對死亡的超脫, 我現在對喬的精神狀態有所懷疑和擔憂。

……

對音樂敏感的人更容易受到這支交響曲的感染,後果會怎樣值得我們思考。我想交流會上,馬爾茲先生對《悼歌》沒有作出評價,也是因為這一點。

再看社交媒體上觀眾們的發言,‘不再畏懼死亡’‘不再害怕’,天呐, 我似乎看到了一批神經纖細敏感的人會做出怎樣不理智的行為。

……”

這是一位很有名的樂評人發表的評論, 一經發出就引來了眾多媒體的關注。

《姑蘇月夜》讓這位東方少年在社交媒體上紅極一時,《悼歌》一出,有關於他的討論更加熱烈。

不少人讚同這位樂評人的觀點,認為這首交響曲擁有著觸動人心的力量, 仿佛死神的引誘低語, 應當予以封禁。

馬爾茲先生在交流會上的沉默更加劇了這樣的觀點蔓延。

另眾人沒想到的是, 最先站出來反駁的,是維也納愛樂樂團的首席盧卡斯, 這位最近光芒被許喬壓得死死的音樂神童。

他在自己的主頁上憤怒地指責這位樂評人,稱其話語裏充斥著音樂領域意見領袖洋洋得意的自我陶醉,以及對藝術閹割的態度, 最重要的是, 他完全錯誤理解了《悼歌》。

教唆死亡?不, 這支交響曲的態度完全客觀公正,這是它足以成為經典的原因之一。

它完整描繪了主角走向死亡的過程,像一個旁觀者,將主角所看到的聽到的記錄下來。

從痛苦恐懼到平和釋然,這是教唆嗎?這是冷靜的記錄,讓人更加理性地去看待死亡這一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