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早年間過得最苦的日子,便是被董卓脅迫裹挾前往長安,剛在關中落腳的那一段。
彼時的董卓隻將他當做一個可以用來招募兵卒的幌子,而未曾真將他當做一個大漢天子。
當董卓自己都隻能麵對長安那一片廢墟的時候,也就更不會對劉協有什麽吃飽穿暖的待遇。
好在也隻是一個月後,當時在華陰屯田的段煨很快給新起的朝廷提供了食物,又有盧植黃琬等人從洛陽而來,支撐起了漢室的體麵。
有了食糧,董卓倒也未曾像是李傕後來對董卓的情況那樣,將類似於腐爛的牛骨這樣的東西送給劉協吃。
但孩子的直覺是很敏銳的。
長時間生活在董卓的掌控之下,讓劉協的神經始終處在一種緊繃的狀態中,更讓他食不甘味。
反而是眼下的情況裏,哪怕在他麵前擺著的隻是一碗不那麽粘稠的米粥,也讓他覺得很是滿足。
在他住在此地的第二個月,他就已問清了他所在的具體位置,而不隻是知曉身在益州。
他此時在漢中郡偏東南方向的位置,在大巴山的北麓。
這裏有個格外雅致的名字,叫做竹溪,附近的河流也叫這個名字。
此地位處於西城和上庸之間,因並不屬於漢中平原的範圍,故而平日裏少有閑人往來。
他的養父並不種田,而是憑借著砍柴和打獵掙錢。
要劉協看來,他可著實是個本事人。
哪怕是在去年冬雪封山的時候,他也能從林子裏逮出點野味來,到上庸去售賣,還會改裝出一些好用的陷阱來進行捕獵,多得些獵物。
而他的養母平日裏會做些針線活,隻是按照她自己的說法,益州這裏有這等本事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著實不缺她這一個,所以更多的時候,她還是折騰些炮製草藥的活計來補貼家用。
剛來此地的前兩個月,劉協還在養著身上的傷勢,又生怕會有董卓的人將他給抓捕回去,他隻敢窩居在這個山中小院之中,根本不敢外出,便跟著養母學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