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第30章

字體:16+-

這場注定特殊的辯論,在雙方會麵之時,實在很難不讓人覺得兩人著實差異懸殊。

一方年未及笄,甚至還隻是個十歲的孩童,而另一方卻已過知天命之年。

即便是早知道喬琰有備而來的幾位,在看到此刻這樣一出孩童與長者對峙場麵的時候,也不由為她捏了一把冷汗。

但在聽到喬琰站在張角的麵前,麵對的是建立起數十萬人宗教組織的大賢良師,也照舊能以氣定神閑的口吻說出“半月之期”久侯的時候,又各自鬆了一口氣。

程立此前在長社城下就已經對喬琰有了個天生可為演說者的評價,在此時也不免又刷新了一次印象。

這或許已經不是一個演說者的程度了。

她鎮定得太過,以至於更像是一個合格的政客、一個合格的領袖,而不隻是一個演說者。

這樣的特質出現在一個尚且年幼的女童身上,本是該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

但在黃巾之亂的大背景麵前,因混亂的時局和旦夕危亡的困境,反而有了一種應運而生之感。

但即便是程立這樣頗有遠見眼光的人,隻怕也不會想到更多更深遠的東西。

他隻是覺得,喬琰既為兗州鄉黨,那麽有此等本事對兗州來說就不算是個壞事。

現在要緊的還是眼前的這場辯論。

身在台上的張角朝著四周無數雙看來的眼睛望去。

因其多年間的舉止殊異,此時也讓人看不出他的心情,能看到的也不過是他於須臾之後將目光重新挪移到了喬琰的身上,說道:“不算久侯,我實在想聽聽,你要以何理由來說,我太平道實為謬誤。”

張角仰仗此道發展出了如此多的信徒,又如何會願意相信其中真有什麽謬誤。

若要論及太平道那提綱挈領之書,還要追尋到那本據傳是由於吉撰寫的太平青領書,也就是喬琰在跟鄭玄的談話中提到的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