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功製度的弊病,喬琰自己也未嚐不知,故而在各項細節的完善上,還需得通過隨後作戰中麵對的情況來平衡。
舉個極端一些的例子,就像前兩日她所想的那典韋臨陣殺敵,一場戰爭下來若按照造成的殺傷結算嘉獎,必定會造成文武俸祿不平衡。
但顯然,郭嘉此時所說的弊病絕不是這一類,否則他沒有這個前來“找茬”的必要。
甚至於他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也正是對喬琰看好的表現。
在這種情況下,他的第一次進言就顯得尤其重要,誰讓這等同於奠定了他在這個勢力陣營之中的定位。
喬琰回道:“你隨我來。”
這種話就顯然不是在大庭廣眾之下該說的了。
郭嘉隨同她踏入了主帳中,分別就座。
喬琰並沒有問及他為何會知道首功製度的實行——這若不是戲誌才告知的也沒有第二種可能。
但在此時,這一恰到好處的告知絕不能算泄密,而叫推波助瀾,起碼此時郭嘉已經坐在了她的麵前。
在她以“願聞其詳”開了這個對話的頭後,便聽郭嘉問道:“俘虜可代首,是為了保全俘虜性命,進而擴張樂平人口,此想法誠然不錯。以樂平安居、逢戰有賞的條件也不難令其倒戈。但敢問喬侯,以何約束或者說是處置俘虜?”
“又或者說,喬侯要如何確定,他們不會今日倒向你,明日便倒向別人,總歸投於喬侯麾下的時候他們乃是士卒之戰功,得蒙喬侯接納,便一躍而成了自己人。”
除非喬琰能夠始終保持足夠的優越條件。
可這一句話,說來簡單,做起來卻沒有那麽容易。
就像她此前想到過的曹操招募青州軍的情況。
在他遭逢宛城之敗後,這些青州軍在軍紀上的鬆散,甚至是反過來行作惡掠奪之事,反而會成為捅向自己的一把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