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66章 馬背上的民族5

字體:16+-

在大明前期,遼東巡撫,遼東總兵,這種職務幾乎都是數十年不會更換,因為他麵臨的形勢與內地不同。

複雜的各族關係,巡撫要處理好與蒙古,女真相結合的一係列事務。

而總兵卻要做好經常打仗的準備,並且要勝多敗少。

若是巡撫,總兵沒有大錯的話,朝廷不會輕易更換。

但在大明後期,朝堂上的爭鬥白熱化狀態,遼東之地,顯得尤為重要,造成十年八帥的鬧劇。

在大明中後期要想穩穩坐牢遼東總兵的位置,就必須朝中有人,這也導致了其對建州勢力的不可控性。

李成梁,戚繼光,是因為隆慶朝的朝廷體係相對平穩,背後也有張居正這棵大樹,才相對平穩的呆在遼東鎮守數十年。

張居正倒台戚繼光也隨之隕落,而李成梁的兒子李如鬆又深受神宗皇帝的喜愛,可謂是頭號大將。

曆史上對其父子二人的評價很是不好。

養寇變成了養虎。

努爾哈赤就是父子二人一手扶持而起。

但這並不是全部的因素,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大明已經自亂陣腳,遼東的守將也再也不能將全部心神放在對付建州女真的身上,他們還要自保。

而遼東在洪武年間剛剛收回的時候,洪武皇帝設置定遼都衛,總轄遼東諸衛軍馬,步步推進,消滅蒙元殘餘勢力,在遼陽,沈陽,廣寧,金州,海州等設置衛所,修建城池。

初期的衛所製度與屯田製相配合,幾乎所有的百姓身上都帶著軍戶的身份,閑時種地,警戒之時拿上武器打仗,在當初確實能夠起到壓製異族的作用。

自從到了宣德年間,軍戶製度已經不能滿足日益惡化形勢,特別是近些年來,蒙古各部的相應崛起,從正統元年,大明在遼東開始修建邊堡,城牆,建立由京師門戶山海關到廣寧,遼陽,沈陽的軍報驛站,開始整合遼東的防禦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