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梅娘子怎么会是当今女帝?

第九十八章 穿越者指南

字体:16+-

“徐相国,是什么方子?只要能治好瑶儿的病,你就是让本王做牛做马都可以,本王绝不会亏欠这份人情。”

贤王那双浑浊的眼中不由冒出一道精光,当场跪在了徐成令的面前。

为了能治好瑶儿的病情,他已经试过各种方法,最后迫不得已,才用上了断食疗法。

只要能治好瑶儿的病,无论让他付出什么代价都可以。

他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爱妻,现在只有瑶儿了,他不能再失去瑶儿。

男人膝下有黄金,一个顶天立地的大男人,为了自己的女儿,甘愿跪在别人的面前。

“贤王,你这……快起身来。”

这一幕,纵使徐成令再如何心冷也动容了,他一点不觉得贤王丢人,反而很敬佩这种为了家人能屈能伸的男人。

这个男人,他是陛下的好臣子,更是一位女儿的好父亲,但唯独他不是一位好丈夫。

“贤王,你放心,我定会给小郡主治好病的,不过在那之前,断食疗法就不要再使用了,小郡主该吃就吃,该喝就喝,等我接下来的消息即可。”

临走前,徐成令对贤王叮嘱了一番,让他不要再让雁若瑶饿着肚子。

“嗯,本王不会让瑶儿饿着肚子了,那徐相国,本王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贤王向他道了声谢,拍着胸脯保证不会再用那啥断食疗法了。

“咳咳……徐哥哥,再见。”

雁若瑶向他挥了挥小手,目送着徐成令等人离开了贤王府。

徐成令走后,贤王看着自己的女儿,不由面露愧意,说道:

“瑶儿,爹爹之前对不起你,爹爹不生你气,你快回屋去吧,别凉着身子,要吃什么让厨师给你做,爹爹还有其他事情要处理,就先不陪着你了。”

“嗯。”

雁若瑶回屋后,贤王脸上的笑意**然无存,那双深邃的眸子闪过一丝杀意,对着身后出现的黑衣人冷冷说道:

“来人,把之前那个提议断食疗法的御医找出来,拖下去斩了。”

“是,王爷。”

“另外,派人去通知一下誉王,让他收敛一点,尤其是别去打徐相国身边人的主意。”

“是,王爷。”

贤王望着徐成令等人离去的方向,神情逐渐凝重,口中喃喃说道:

“徐相国,是敌是友,就看你能就否治好瑶儿的病了。”

……

回相国府的路上,徐成令一直在思考着雁若瑶的事情。

没想到今天有意外收获,见到了八贤王。

这位八贤王可不简单,当年先皇立下遗嘱,立大公主为帝,可想而知,当时朝廷上下一片轰动,反对的声音更是不绝如缕。

立完遗嘱后,先皇又给八贤王秘密安排了一个任务,谁也不知道这个任务的具体内容。

只知道,半个月后,所有反对女帝的声音都莫名消失了,当时反对女帝登基的大臣,全被发现惨死在了府中。

某位大臣背后被砍了十几刀,被监天司认定为是自杀的。

这位先皇最信任的八贤王,其手段可想而知。

不过对于当今的女帝,八贤王在明面上表示忠诚,但为人十分低调,基本不怎么搭理朝政的事情。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八贤王也有谋权篡位的野心,一个既有手段又十分能隐忍的王爷,那他绝对比靖王和誉王都要更加难以对付。

至于现在的话,如果徐成令能给雁若瑶治好病的话,八贤王便欠了他一个大人情,而且八贤王是陛下最信任的人,能拉拢到他绝对不亏。

哪怕不出于这层考量,看着这么一个可爱的小郡主被病疼折磨,谁又能忍下心坐视不管呢。

不管怎么样,徐成令都打算试试,如果成功的话,不止能治好雁若瑶的百日咳,还能提高她的免疫力,不再那么容易生病。

说到底,雁若瑶之所以体弱多病,就是因为天生的免疫力太低了。

这就不得不提到他在穿越之前,曾经在一个论坛里翻看到一本穿越者指南,教穿越者到古代后如何才能发家致富。

白酒,香水以及玻璃,那绝对是穿越古代的发家致富三件套。

这些,徐成令都没试过。

倒不如说,发家致富对于他而言有啥用,整个大雁比他富有的人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他根本不缺钱。

而且比起金钱,人脉,资源这些看不见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

其中,有一样东西引起了徐成令的主意。

那就是被誉为拯救千万生命的抗菌神药,青霉素。

这个,他根本提取不出来。

要提取青霉素的条件太过苛刻,青霉素最重要的是菌株,这玩意可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更别提把它分离出来了。

以大雁目前的医学水平,根本不具备将青霉素提取出来的条件。

很显然,那本穿越者指南的作者十分专业,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指南里提到了一种可以取代青霉素,虽然效果比不过青霉素,但更好提取的东西。

那便是,大蒜素。

而用来提取大蒜素的原材料,自然就是大蒜了。

根据徐成令的观察,大雁其实早已经引进了大蒜,不过是叫胡蒜,目前被当做一种驱寒的中药来使用。

既然大雁已经有现成的胡蒜,自然就不用徐成令费力去寻找了。

至于提取大蒜素的原理并不难,就是通过将胡蒜捣碎,通过加热将大蒜素的**提取出来。

要说这唯一的难点,就是蒸馏装置了。

他肯定不能整出什么蒸馏烧瓶,冷凝管啥的出来,只能自己弄个简易的蒸馏装置。

这个对于拥有现代知识的徐成令来说并不难,只是这样提取出来的大蒜素,效果可能会小打折扣。

要是能有玻璃制品的话,他就有办法提取到更精纯的大蒜素。

等等……玻璃。

徐成令似乎想到什么,他为什么不自己把玻璃搞出来呢?

要知道,即便在他那个世界,玻璃也是很晚才传入进来的。

事实上,古人很早就掌握了烧制技术,那就是瓷器,这种瓷器不但外形好看,而且耐热性好,实用性高。

但瓷器和玻璃就好像是一个岔路口,古人在烧瓷的道路上精益求精,却把玻璃的制作抛之脑后,实在令人惋惜不已。

其实玻璃和瓷器的烧制方法大同小异,只需稍微改进一下方法,就能制作出实用性更高的玻璃。

此时,徐成令带着瞳心和莫离回到了相国府。

来到小院,徐成令对身旁的瞳心下达了一个命令道:

“瞳儿,你现在去药铺买两斤胡蒜回来。”

“主君,你要这么多胡蒜做什么?”

“不用管,你去买便是。”

“明白了。”

瞳心走后,紧接着,徐成令又对身旁的莫离说道:

“阿离,你去叫上几个下人,今晚我要弄好蒸馏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