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拿名臣係統,我在古代女扮男裝

第172章 會試,治春秋,舞弊,

字體:16+-

第二天,晨光微熹。

五經經義題也出來了。

此時讀書人都要從五經之中,選其一為本經,考試的時候依從各自的本經進行答題。

許玥在這上麵也是深思熟慮過的,原本想選《周易》為本經,畢竟可以符合人設,而且她在某種程度上真的會占卜……

最後還是沒選,原因很簡單。

《周易》雖被視為“大道之源”,但易學難精。

沒那個天分,學不會就是學不會。

因此學的人不多,每次會試分本經設房,《周易》這一房的舉子是最少的,所以勢力也弱。

導致很少有出自《周易》房的舉子成為會元,除了《周易》經魁之外,其他選這一門為本經的舉子名次都不太好。

主、副考官大概率也沒學過周易,對其看都不太明白啊,那還能怎麽去評判好壞呢?

這其中的關竅,還是馮老爺子點明的。

所以說,科舉的“時運”,有時候就是這樣,隻是一個信息差罷了。

她最終選了《春秋》作為本經,作為一本史書,語言簡練,暗含褒貶,世稱“春秋筆法”,每讀一遍都有新的收獲。

難怪武聖關羽,喜讀春秋,手不釋卷。

出自《春秋》的兩道五經題,說簡單也不簡單,說難也不難。

其一,冬十月丁末,楚世子商臣弑其君頵。

其二,晉侯使郤錡來乞師。

隻要抓準春秋以一字喻褒貶的深意,例如第一道題的“頵”,意思是自縊,而且還是一個貶義的詞語。

這一個曆史事件,簡單來講,就是楚王優柔寡斷,聽信臣子的讒言,想要廢除太子商臣,被太子逼迫自縊。

從“頵”這一字上,可以說明對楚君被世子逼迫自殺的行為,是有覺得他活該的意思在的。

後麵再聯係上下文,和當時的局勢進行對比,許玥想,找好角度,大家應該很快就能下筆破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