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曆史]衣被天下

第34章

字體:16+-

木白等人此時所在的是烏撒路的中心區域。

烏撒路多山巒高原,石質堅硬,開路著實不易。

因而在元王朝長期放養的製度下,烏撒路隻有兩條主要通道,一條沿烏蒙山脈呈南北走向,是由沿途土族和官府陸續修建成的陸路土路,另一條則是三岔河和穀龍河兩條東西向的河流形成的水道,這兩條河一南一北,將烏撒路和隔壁的貴州連接起來。

而大家踩在腳底下的這條路是北線陸路和水路的交匯點,很顯然,麵前這一支大部隊出現在這兒的目的便是要走水路離開烏撒。

在任何時代,人民想要離開居住地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自先秦開始便有規定,民在家為民,若在沒有開具路引的情況下離開了當地,則為“流”。

若是在流浪的過程中居無定所、沒有土地耕種又沒有正規財產收入,則為“氓”。

能讓老百姓放棄祖宅田產背井離鄉的原因,隻有一個——天災。

“氓”這個字的漢字分解便說明了這種狀態的嚴重性,“氓”,即亡民,若非麵臨死境,老百姓也不會背井離鄉爭取那一線生機。

因此在任何朝代,一旦出現流民,都會引起當地政權的注意。若是並未出現天災卻出現了流民,那便是在打帝王的臉麵了,因為那代表著出現了“人禍”。

而在封建王朝,會有“人禍”基本都是因為為王者禦下不嚴或者任用了貪官汙吏所致。

而無論是流民還是氓民,都勢必還會對社會的穩定造成巨大的影響,一個控製不好更是會引起民變,輕則傷筋動骨,重則發展成起義軍,乃至於王朝更迭。

因此無論在什麽時候,這種抱團遷移的行徑都是被嚴厲禁止的。

當然,這樣抱團遷移的情況也有可能是政府的行政命令。因為貧富差距和居民數量、土地分配等原因,王朝偶爾會發動民眾進行大遷移,將人多地少的區域人口引入地廣人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