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皇位

第117章 向荣

字体:16+-

康熙正在看着手里的物品清单,听到弘昱的话,又看了看围着自己围了半圈的一众孙子们,大方表示道:“拿去看吧。”反正折子都开始学着批了,老大的这些信件,看就看了吧。

得到康熙的允许,弘昱拿过来信件先看了起来,看完一张递给小伙伴们一张,弘晖恰巧就是第二个看的,也有等不及的,如弘晴和弘昇两人则是围在弘昱左右跟着看。

帮着整理折子习惯了,众人的阅读速度都很快,盏茶功夫就看完了。

到这会儿,弘晖等人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胤禔又为什么派人送信回来。

原来,当初胤禔和康熙的计划并不是赶跑那些盘踞在淡马锡的洋人,而是向他们亮亮肌肉,让那些人知道大清不是好惹的,不要闲的没事干来找大清船队的麻烦,老老实实让大清的船队过去。

只不过,那些洋人们并不清楚大清这边的意图。当然,他们也有可能是假装不明白大清的意图,在大清船队经过时,又故技重施派出了海盗船队企图阻拦大清船队经过。

殊不知,大清船队经过戴梓研制的那些武器的武装,早已不是当时的模样。就这样,盘踞在淡马锡的洋人们踢到了铁板。

胤禔等人打着打着发现这里的洋人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啃,于是一鼓作气攻上了岸。

那些洋人们之前不过是仗着船坚炮利才能在海上横行,现在他们的依仗都没有了,怎么可能打得过上了岸的八旗兵丁,更不要说这些八旗兵丁手里还有并不逊色于他们的武器。

最后的结果就是,胤禔带领着八旗兵丁打跑了洋人们。那些洋人们走之前还不忘放狠话——我们还会回来的!

胤禔才不管那些人是怎么想的呢!他此时正陷入纠结之中无法自拔。

淡马锡隶属于满喇加,而满喇加是大清的属国,现在大清的船队赶跑了洋人,在满喇加人眼里,就是大清官兵们从天而降解救了他们。

而且大清的官兵们上岸后不仅秋毫无犯,还带来精美的丝绸、瓷器还有茶叶等和他们进行交易,童叟无欺。

国王和当地的百姓们沸腾了,大清是他们的宗主国,那他们请求大清在这里驻防保护他们没有问题吧?

于是由国王带头,当地王公贵族以及百姓们紧随其后,纷纷为赶跑洋人的大清水师官兵们献上珠宝香料,请求宗主国大清派官兵驻守在当地,他们是真的怕洋人们再回来啊!

胤禔不敢做决定,但直觉上觉得淡马锡这个咽喉还是应该握在自己人手中,于是就整理了收到的珠宝香料,凑了两船,派人先行回航,还专门赶在万寿节前夕回来。

胤禔是这么想的,在万寿节上为康熙送上一船的珠宝香料,康熙肯定会非常高兴,一高兴就会同意派兵来淡马锡驻防了。

弘晖手里拿着信件,偷偷看了一眼康熙,觉得他汗玛法此时并不像是高兴的样子。也不能说是不高兴,只能说这个高兴里面大概掺杂了些许琉璃渣子。他只能说,不愧是大伯,都会替汗玛法安排妥当了!

康熙看着手里的两份清单,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虽说两船东西都给他,他大体也是如此安排,可是老大替他安排好了,安排……好……了……

老大这个逆子……这是出去了就心野了?

幸亏胤禔此时远在南洋,不清楚康熙的想法,不然得说六月飘雪才能洗刷他的冤屈,他是真没有别的想法,就是单纯想着给大伙分一分。再说了,大头他也已经给他汗阿玛了啊!

只能说,康熙的心,海底针。

康熙虽然心里略有些不舒服,但也没有改变胤禔的安排,而是派人去把胤禔分好的东西,给各府还有各宫送去。

安排完之后,康熙就派人传召胤禟跟胤祥顺带还有常宁进宫,最后想了想又把胤禛和胤祺加上了。

等人进宫的空,康熙也没有心思批折子了,看着在一旁瞪着眼睛看着他的几个孙子们,不由升起了一些考校的心思。

“胤禔的信刚刚你们也都看了,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说完,康熙端起书案上李德全刚刚准备好的温茶浅浅的抿了一口。

弘昱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也没想到他阿玛竟会如此,他也不清楚他阿玛到底是怎么想的。

弘晖想了想,才开口道:“汗玛法,孙儿觉得咱们应该派遣官员还有八旗将士们过去,最好还有礼部的大儒们过去。”

康熙看了看弘晖还有听到弘晖的话纷纷疑惑的看向弘晖的弘晴等人,颔首道:“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

弘晖道:“既然满喇加是我们大清的属国,现在又请我们帮忙驻防,以防洋人再犯境,那我们无论是在法理上还是在事实上都实际上起到了守护那里的安定的作用。”

“天时地利人和,那里是我大清的地方,没道理我们不派人过去驻守治理的。至于派遣礼部的大儒过去,孙儿认为那里也需要教化,让那里的百姓学习经典,识字知礼,增加那里的百姓们对我们的文化认同感,未来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让他们参加科举考试,到时……”

弘昇听着弘晖说的话,逐渐明白了弘晖的意思,不等弘晖说完,就迫不及待的开口分享:“到时就能淡化当地王公们在当地的影响,增加当地百姓们对于大清的认同感,就不再是先有满喇加才有大清,而是直接就是大清了。”

其余人听完也是若有所思的样子,弘晴仔细思索了片刻补充道:“那这样的话,还是要征募一些举子秀才们过去辅助大儒们进行教化的。”

弘昱道:“可以先鼓励商人们过去经商,等到后来就可以试着迁移那些愿意去南洋的没有土地的百姓们过去安家落户。”

“皇上,几位爷到了,正在殿外等候。”弘昱话音刚落,门口守着的小太监就进来禀告。

“让他们进来。”康熙颔首。

常宁身后跟着胤禛和胤祺以及胤禟和胤祥,几人联袂进殿给康熙请完安后就站在一旁等着康熙吩咐,他们还不清楚康熙突然叫他们过来到底所为何事。

常宁正欲开口询问康熙,康熙就开口了。

“弘晖,你给他们说说你大伯的派人送来的信件上写了什么内容。”

弘晖闻言站出来道:“孙儿遵命,今日大伯派人送信回来,信上说……”

弘晖正想说出来刚刚他们商讨的想法,被康熙截断了。康熙看向常宁等人道:“你们怎么看?”

常宁听完弘晖的话后,就想说说自己的看法,被康熙打断了,现在终于能说了,几乎是康熙话音刚落,常宁就出声道:“皇兄,臣弟有话要说。”

康熙颔首。

常宁继续道:“臣弟认为我们应当应当地臣民们所请,派兵驻守当地,维护当地臣民们的安定生活。”

胤祥此时也紧跟着道:“汗阿玛,儿臣愿领兵前往。”

胤禟眼神在弘晖等人身上转了一圈,开口道:“汗阿玛,儿臣认为当派商户过去经商,鼓励商人贩卖当地特产。”

胤禛和胤祺对视一眼,胤禛开口道:“儿臣认为可行,但对于两地互通的货物的商税,儿臣认为应该重新商措。”

胤祺开口道:“汗阿玛,儿臣认为应当派理藩院的人过去教授当地百姓说满语、汉话,习满文、汉文。”

站在康熙旁边的弘晖等人,弘晖因为知道这几乎是利益最大化的方法,还算淡定。弘晴和弘昇等人均都激动的不行,没想到他们的想法竟然和恭亲王玛法还有四叔他们的想法不谋而合。

康熙左手摩挲着大拇指上的扳指,右手敲了敲桌面,看着底下的常宁等人道:“明儿朝上,你们都清楚该怎么说了?”

众人都眼神发亮,齐声开口道:“臣弟/儿臣明白。”

“行了,下去吧。记得每人写份折子呈上来。”康熙摆摆手让众人跪安。

弘晖等人也在其列,因为康熙吩咐李德全把折子都给太子送过去了。

出了乾清宫,待离的远了,常宁看向弘晖等人道:“皇兄怎么看起来有些强颜欢笑呢?”遇到这种几乎等同于开疆拓土的好事儿,皇兄怎么看起来不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呐?

常宁声音不大但也不小,几乎是他话音刚落,胤禟和胤祺还有胤禛和胤祥都停下了交谈,扭头看向弘晖等人。

弘晖舔了舔嘴唇,看了一眼弘昱,才轻声开口道:“大伯送回来了两船珠宝香料……”

胤禟道:“那汗阿玛他……”

胤禟的未尽之言在场的人都清楚,既然有两船珠宝香料,那康熙不得笑的合不拢嘴。即使没有这种近乎于开疆拓土的好事儿,也不应该影响康熙的高兴的心情。

弘昱见弘晖不好意思说出来,看了看众位叔叔兄弟以及恭亲王玛法,咬牙说了出来胤禔办的好事。

“啊,这……”听完弘昱的话的常宁等人一时间愣在了原地。

“不愧是大哥啊!”胤禟的一声感叹说出来了常宁还有胤禛等人的心声。

——老大真不愧是直郡王呐!

了解完前因后果,常宁跟胤禟还有胤祥加上胤禛和胤祺几人出宫继续办差,弘晖和他的小伙伴们则是去了毓庆宫。

刚刚康熙把剩余的折子送去了毓庆宫,他们不忍心毓庆宫的小伙伴们那么辛苦,决定去那里帮帮忙。

当然,那些话是对着刚刚的常宁等人说的,真实情况是,他们怕下次轮到他们在毓庆宫的时候,康熙也这么干。

这次康熙这么干他们过去毓庆宫帮忙,那么再有下次,万一是轮到他们在毓庆宫帮忙,那在乾清宫的小伙伴们就也得去帮他们。

弘昇挑着眉头看向弘晖:“这就叫未雨绸缪对不对?”

弘晖点头,点完头后又有些发愁,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他都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的品尝美食没有好好的数数他的小金库了!

说话间毓庆宫到了。

弘晖等人刚迈进去,就听到里面的兄弟们不可置信的声音:“李公公,汗玛法真的是这么说的吗?”

“回阿哥,奴才奉命把这些折子送过来,其他的并不清楚。”

接着传来了弘皙的声音:“弘晋,不可胡言乱语。李公公慢走。”

“阿哥放心,奴才只是过来送了一趟折子,其余的都不清楚。奴才告退。”这是李德全的声音。

弘晖等人走到暖阁门口的时候,迎面碰到了李德全带着两个小太监出来,两队人打完招呼后,相对而过。

弘晖进去一看,太子并不在,怪不得他刚刚没有听到太子的声音。

“太子二伯呢?”紧跟着弘晖身后进来的弘昇也发现了太子并不在,于是开口道。

弘晴几乎是和弘昇同时开口:“太子二伯做什么去了?”太子二伯不在,折子谁批啊?

胤禑放下手里的折子,抬头看向说话的弘晴和弘昇,开口道:“太子二哥更衣去了。”

弘晖听完胤禑的话,看向弘皙。弘皙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轻咳了声:“嗯,阿玛昨日吃坏了肚子。”看着弘晖等人不相信的小眼神,弘皙又强调了一遍:“真的。”

“那咱们谁批折子啊?”弘昱很疑惑,他们之前都没有批过折子,都是整理归类好交给太子或者康熙来批。

也不对,那些请安折子,他们还是批过的。无外乎是写一些“已阅”“知道了”“卿好幽默”“卿好好干活”“卿良臣”“勿糜费”之类的套话。

“喏,请安折子我们直接批,其余折子我们归类整理好,把批语写在纸上附在折子里。”胤禄拿出来两本他已经批好的折子摆在桌面上道。

弘晖和弘晴上前分别拿起一份折子,相互对视一眼后,弘晖打开看了看自己手上的这份,凑在弘晴耳旁轻声道:“我们得想想办法,不能一直这么下去。”

弘晴听着弘晖的话,也轻声道:“是该想想办法了。我们每天不仅要读书做功课,还要批折子,再这样下去,别说出去吃喝的空我们连数银子的空都没了。”

弘晖闻言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抬手拍了拍弘晴的肩膀,走到弘皙和胤禑还有胤禄等人中间,找了个位置坐下来,加入了进去。

说别的都太早,当务之急是把今天的折子先搞定,别真的贻误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虽然今日的折子不少,但人多力量大,弘晖等人还是在平日里下学的时候把所有的折子都处理掉了,剩下的就是太子和康熙的任务了,他们还需要再审核一遍。

批完折子,弘晖等人各自回去。走到宫门口的时候,弘晖没有着急先走,而是和弘晴还有弘昱和弘昇四个人凑在一起商量以后。

弘晴把今日在毓庆宫里陡然发现的事实一说,弘昇和弘昱悚然一惊。他们仔细一想,还真的是这样,他们现在还没有从上书房结业,都已经忙的连吃吃喝喝数数银子的空都没有了,那他们以后……

不敢想呐!

几人约定好回去想办法,等想出眉目来再说,就各自回府了,他们太累了!

回到府里,弘晖照常先去了正院给乌拉那拉氏请安。请完安陪着乌拉那拉氏说了没几句话,胤禛就回府了。

胤禛要在正院用膳,乌拉那拉氏忙吩咐人传膳。席间,乌拉那拉氏说起了康熙派人送来的珠宝香料,其中有一株红珊瑚非常难得,品相极佳,比往年见过的都要好。

胤禛今天早晨出去后才刚回府,对于乌拉那拉氏说的红珊瑚不甚清楚,听说品相极佳后,也生出了用膳完毕后让人抬上来赏玩一番的想法。

弘晖全程见证了这些礼物都是怎么来的,后来还在毓庆宫见过了太子那里的红珊瑚,因此开口道:“大伯去的南洋那个地方盛产这个玩意儿,现在宫内还有宫外各府几乎人手一株红珊瑚。”

胤禛停下手里加菜的动作,扭头看向弘晖,诧异道:“都是一样的?”老大这么拎不清?

弘晖闻言顿了一下,把夹给弘旻的青菜放到弘旻碗里后才道:“也……也不算是一样的吧。”

胤禛这下是彻底吃不下去了,放下筷子,看向弘晖道:“也不算是?到底怎么回事儿?”

弘晖想了想,反正几人今日上午在乾清宫就知道了礼单的事,再说了这事早晚大家都会知道,说就说了。

“不知道大伯在南洋怎么搜集的,宫内各宫主位还有宫外各府大伯都分别送了一株大小差不多的红珊瑚,区别只在于颜色的深浅,毓庆宫的稍大些,乾清宫的最大。”

胤禛愣了一会儿才消化掉弘晖说的话,就连乌拉那拉氏都觉得嘴里的东西吃着也不香了。

——大哥/直郡王真是条汉子!

他们还以为各府上有了,乾清宫肯定会更多,没想到只不过是比他们的大一些。胤禛突然彻底明白了上午在乾清宫,康熙的脸色为什么那么奇怪。

乌拉那拉氏则是在心里默默道:“这么些年来,大嫂辛苦了!”

等弘晖和弘旻用完膳,胤禛和乌拉那拉氏也草草的结束了用膳,胤禛也再也没有了赏玩那株珊瑚的心思。

胤禛本来还打算询问一下弘晖对于胤禔信中所写内容的看法,这时也不敢再问了,他怕弘晖再说出来一些他不知道的老大所干的没脑子的事情后,对于他要呈上去的折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父子三人结伴回了前院,一人往右去了书房,两人往左回到了住处。

弘晖派小魏子去把弘昐和弘昀叫了过来,四兄弟一起做起了先生布置的功课。

弘旻现在大了,已经不再需要弘晖手把手辅导功课了,只有遇到不理解的才会询问弘晖。

是以兄弟几人很快就把功课做完了。几人在一起又玩了一会儿游戏之后才各自起身回去休息。

一夜好眠。弘晖兄弟几人起床后,用完膳就坐上马车去宫里读书。

刚踏进上书房的门,弘晖等人就隐约听到了乾清门外传来了嗡嗡嗡的吵闹声。

“噢,今天早朝是在乾清门外进行‘御门听政’啊!”弘晖只感慨了一声就习以为常的进去了。

上书房内,弘昇和弘晴等人早就在了,众人对于早朝时爆发出来的吵闹声,刚开始发现的时候还会蠢蠢欲动,总想凑上去偷听一下,现在则是早就已经不在意了。

这些人成日里为了些在他们看来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来吵去,没意思极了。

不过这回弘晖等人想错了,这次乾清门前吵嚷了起来,并不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因为派兵进驻满喇加一事。

“皇上,奴才愿领兵前去驻守”这是支持的满臣。他们心里想着,这呆久了有可能就是拓土之功啊。

“皇上,臣愿去淡马锡为官。”支持的汉臣则想着,这是青史留名的好机会啊,教化好了那就是万世之功。

反对的人则说:“皇上,南洋蛮夷之地,不通礼仪教化,岂能为此靡费军饷。”

蛮夷二字一出,吵嚷的声音霎时一静,说话之人也满头大汗,话一出口他心里就明白说错话了。

“嗯?怎么不继续说了?”康熙坐在龙椅上以手敲膝,不辨神色道。

“微臣该死!”说话之人被康熙的语气还有神色吓到,赶紧跪地请罪。

康熙低头看了一眼出列跪地请罪的大臣一眼后,抬起头来,看向低着头的众朝臣道:“你们怎么不继续说了?朕听着呢。”

“臣等/奴才不敢,皇上息怒。”众臣听出来康熙了压抑的怒火,纷纷跪地请罪。

康熙确实有些生气,不过他到不是为了那脱口而出的“蛮夷”二字生气。而是他没有想到,朝臣中竟然有如此迂腐之人。

——送到嘴边的肉竟然嫌弃这肉是白煮的而想要扔掉,怕不是饿的轻。

“行了,愿意去满喇加的人三日内来朕这里报名。”说完康熙就甩袖离开回乾清宫了。

众人恭送完之后才长松了口气,刚刚的气氛太沉重了,皇上的气势又增加了。

朝臣们三三两两的离开回衙门办公,知情的几位则是跟上了太子,他们有话要对太子或者说是皇上说。

“太子二哥,您能不能帮臣弟跟汗阿玛求求情,就让臣弟带兵过去支援大哥吧。”胤祥左右看了看离着有些距离的朝臣,凑到太子跟前小心的开口求道。

胤礽看了一眼胤祥道:“这件事情孤做不了主,汗阿玛也不会听孤的,你还是好好想想汗阿玛为什么要派人过去,派人过去之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是你去了你能做到什么,好好跟汗阿玛说说。”

胤禛看着胤祥的眼神又向自己看了过来,不由走上前拍了拍胤祥的肩膀道:“二哥说的对,你好好想想。”

常宁也知道出去带兵是胤祥的一大愿望,于是走到胤祥跟前的时候,也跟着拍了拍道:“太子说的对。”别看他皇兄平日里笑眯眯的,一旦涉及到兵权这事太子确实不宜插手。

胤禟经过胤祥的时候也给了一个无能为力的眼神,他做生意行,其余的都不行,帮不上胤祥什么忙。

不过,要是胤祥真的被汗阿玛派去南洋支援大哥,那他要好好去催催戴梓了,兄弟的排面怎么也得给安排上!

乾清宫,康熙看着众人,开口道:“你们跟过来所为何事?”

太子率先开口道:“儿臣过来是想看看汗阿玛有什么需要儿臣帮忙的吗?”

康熙听完不知可否,又看向其余人:“你们呢?”

胤祥看了一眼众位哥哥还有五叔,迫不及待道:“儿臣请汗阿玛派儿臣领兵前往。”

“汗阿玛,儿臣是来问问这次派几艘船过去,儿臣好去催一催戴梓还有船厂那边。”胤禟小心翼翼的抬头道。

胤祺道:“汗阿玛,理藩院报名要去满喇加的人太多了,儿臣想问问,汗阿玛需要几人过去。”

“儿臣对于在那边如何治理如何让当地百姓和王公们信服有些许心得,想呈给汗阿玛。”胤禛从怀里掏出来折子双手呈上,开口道。

康熙看向唯一还没开口的常宁道:“老五,你呢?你来做什么?”

常宁走上前,笑嘻嘻的道:“皇兄,臣弟没有想那么多,就是想问问您,咱们是不是给那些留在满喇加的将士们还有百姓们带一些大清的特产过去,另外,能不能派人去那些人的家里看一看,捎一封家里人写的信给他们看。”

常宁话音刚落,太子等兄弟都刷一下扭头看向常宁,真看不出来他们五叔竟这么会收买人心。

康熙点了点头,道:“老五长进了。”这话说的常宁老脸一红。

“行了,你们的想法朕都清楚了,能安排几艘船就安排几艘,尽量多安排,这件事老九你来办。”康熙看向胤禟。

“儿臣遵旨。”胤禟拱手道。

康熙轻轻的敲了敲桌面,开口道:“老四,你写好章程后再呈上来,具体的措施你和太子商量。至于胤祥和胤祺,你俩等胤禟确定好船队之后,再确定带的人数。”

胤祺老实应是,胤祥则很是兴奋地回道:“儿臣遵旨,汗阿玛放心,儿臣绝不让您失望!”哈哈,他终于有机会带兵了,虽然是水师。

看着胤祥高兴的样子,康熙努力压下上扬的嘴角,开口赶人:“行了,没什么事情的话,跪安吧。”说罢就拿起了案几上的书册看了起来。

“对了,常宁你说的那个事,就交给你去办了,务必在船队出发之前准备好你说的那些东西。”在众人即将走出去之前,康熙抬头叫住常宁安排道。

“臣弟遵旨。”常宁喜滋滋的回道。

他才不怕呢,反正他还有儿子可以使唤,肯定能完成!就是大清的特产不知道该捎些什么,毕竟大清的特产可太多了,要是全捎的话捎不过来啊!

出来乾清宫,胤禛跟着太子回了毓庆宫。胤祺跟胤祥则是都跟着胤禟回了皇家城建,两人的差事全都得等着胤禟先确认了才行。

常宁则是独自回了府,要是他没记错的话,满都护和海善今日都休沐。

乾清宫里发生的事情,和御门听政时发生的事情一样,弘晖都不清楚,他依然按部就班的在上书房念书,去乾清宫或者毓庆宫整理折子。

万寿节这天,弘晖等人终于不用上课了,然而却没有多轻松。

弘晖等人已经长大了,康熙再也不怕弘晖带头在寿宴上闹幺蛾子了,因此,就让弘皙还有弘晖等人代他给宴席上的朝臣们敬酒。

当然,弘皙等人酒杯里的酒是果酒,弘晖酒杯里盛的则是兑了水的果酒。

万寿节过去后,弘晖等人的生活和万寿节前相比没有什么变化。

唯一的变化是,有一天,弘晖被常宁叫过去询问了一些大清特产的事情。

弘晖得知是送给大清留在满喇加的将士还有商户们的,很是上心,跟上书房的小伙伴们在一起商量了许久才确定了带什么特产过去。

总结起来就是:绝不能带能作为种子的特产!其余的就根据在那里的将士们家人的讲述,带这些人喜欢的东西就行,不用拘泥于非要是特产。

常宁仔细想了想,觉得弘晖等人说的非常对,千金难买心头好嘛!

终于在一个月后,做好了一切准备,只等着钦天监选定好吉日,补给的船队就可以出发了。

在这期间,弘晖还找到了机会见到了岳兴阿。

弘晖才知道,原来岳兴阿刚开始其实并没有跟着出海,他是第二次出海的时候跟去的。

——以水师营新兵的身份跟去的。

当初,隆科多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作孽,打乱了岳兴阿本来平静的生活,他被连累撤职了。

后来,水师营不拘一格招募新人,他报名参加了,后来就留在了水师营里跟着出了海。

由于他一路上表现的比较优秀,逐渐被提拔到了胤禔的身边,最后就被胤禔派回来报喜了。

弘晖见岳兴阿现在的生活过的还不错,也就没有说什么。想到岳兴阿这些年受的委屈,弘晖只能偷偷在心里骂骂隆科多,要不是他不做人,他岳兴阿哥哥就不会吃这么多苦。

康熙四十七年四月二十八,大吉,宜出行。

还是在天津码头上,康熙带着人送行,弘晖依然在,胤禟不在,皇家城建最近太忙了,他脱不开身,就没有跟来。

只不过这次送的是胤祥,而弘昌才两岁,太小了,就没有跟过来。

和往常一样,直到看不清船队的样子,康熙才带人回行宫安置。

在天津逗留了一天,巡察了一遍皇家城建增建的码头,康熙才决定回銮。

这一趟天津之行,天津码头以及从天津到京城的这一路上,周边百姓们的面貌和第一次胤禔他们出海时见到的样子不能说有天壤之别,却也一眼能够分的清。

现在百姓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至少眼下所见的京城周边的百姓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弘晖跟着康熙回到京城,又开始了按部就班的府里宫里两点一线的生活,从被折子包围中脱离的办法弘晖等人还是没有想出来。

就在康熙决定秋日巡幸塞外的时候,胤祥带着船队也来到了淡马锡。

船队驶进淡马锡港口的时候,早已经收到信的胤禔已经在码头上等着了,身后还跟着满喇加的王公大臣以及当地的百姓们。

胤祥站在甲板上,远远的看到胤禔,不由自主的就向着安上兴奋的挥起手来,他太高兴了!

“大哥!”船一靠岸,胤祥就三步并作两步走向胤禔。

“十三弟!”胤禔也激动的迎了上来,他离家太久了。不过怎么觉得有些不对劲呢?

胤禔捏了捏胤祥的胳膊,仔细观察了一下胤祥,才开口问道:“胤祥,你怎么瘦这么多!”这都快皮包骨头了。

胤祥来的时候把所有的该想的不该想的,以及所有能做的准备都做了,连游水都专门学了,但就是没有想到他上了船后,在海上漂泊竟然会晕船!明明他之前坐河船的时候就没有问题。

胤祥摸了摸后脑勺,不好意思的开口道:“大哥,别提了,弟弟所有的准备都做了,就是没有想到上了船,行到海上的时候竟然会晕船,过了半个多月弟弟才适应过来。”

“胡闹!你来之前,没有坐船训练过吗?”胤禔一边转头让人去叫太医,一边扯着胤祥的胳膊往回走。

“大哥放心,船上也有太医,我就是看起来瘦了些,并无大碍。”胤祥见胤禔担心的样子,忙安抚道。

“我之前跟着汗阿玛南巡的时候坐过船,那时候并没有晕船,我就没想着在海上会晕船。”胤祥边被胤禔牵着走,边解释道。

“在海上和运河上能一样吗?”

胤禔很生气,这么重要的事情,胤祥竟然不当回事儿,看来他得写信给汗阿玛,让人立下规矩,以后水师营再招募新兵务必要在海上训练一番后,才能跟着出海。

“大哥,我错了,以后不会了,消消气。”胤祥没想到胤禔一段时间不见,竟然威严了不少,他都有些怯了。

胤祥见胤禔不理他兀自向前走着,不由开口道:“大哥,还有这么多人呢?再说了还有……”说罢向周围看了看。

胤禔道:“没事儿,那些自有人安排,现在你就跟着爷去看太医,万一有个万一,怎么跟汗阿玛交代,弘昌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