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皇位

第91章 丰收

字体:16+-

梅关见胤禟亲自问他,不由又不动声色的挺了挺胸,用余光扫视了周围一圈之后,才开口道:“回九爷,皇上让屯田清吏司派人学习番薯的种植技巧,微臣特来学习。”

实际上这份差事是他求来的,主事大人本打算派另一人过来,被他给略施小计抢了过来。

他和雷小关同一年进的工部,不过他是堂堂二甲进士,而雷小关则是走明经科进来的,他很是不满雷小关竟和他一样待遇,然他位卑言轻,只能眼睁睁看着。

没过多久,雷小关就被九爷给要走了,后来雷小关参与设计的皇家游乐场火爆非常。现在雷小关更是负责整个皇家城建的建筑事宜,而他则在工部待的越来越难,到现在还是屯田清吏司的笔帖式,他不服气。

他认为,雷小关也就是走运,换了他他也行,琴棋书画他都很擅长的。奈何无人识他!

这次,听说皇上派人来九爷这里学习,他想尽办法才得以进来。不过,以他的才华,相信九爷一定可以慧眼识人的。九爷一定不会让他与周围这群泥腿子还有阉宦为伍的!

瞧刚才那个太监的谄媚样,他耻于与他们为伍!

弘晖戳了戳胤禟,胤禟瞬间领悟弘晖的意思,开口道:“那你刚刚出声是什么意思?”

梅关顿了顿才道:“微臣觉得番薯培育技术是重中之重,不应让某些无关之人参与进来。”

胤禟:“……”

弘晖:“……”

众人:“……”

弘晖看了看下方的人,忍不住的开口道:“梅大人认为何人是无关之人?”这人莫不是在说他自己?

“微臣认为番薯培育技术应该请饱学之士过来研究学习,而不应请——”梅关看了一圈周围,才大义凛然道:“这些人!”

赵德柱心里在骂娘,这人是有病吧?

看着周围人异样的眼光,梅关觉得无所谓,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眼光,这些人都是庸俗之辈,不值得他去在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像他这样才华耀人的饱学之士,要学会孤独,学会孤芳自赏。

这话给胤禟气了个倒仰,刚想站起身来让人叉出去,另外,再派人去工部问问,派个这样的人来,工部是何道理?见弘晖已经出声,胤禟才作罢。

弘晖此时也听不下去了,出声道:“不知梅大人以为何为饱学之士?又可明白来此是做什么?”

梅关:“回阿哥的话,微臣以为,饱读圣贤之书的人才可称之为饱学之士。微臣此来是为了研究学习番薯的培育种植技艺。”

弘晖皱眉道:“梅大人平日可曾下过地?可知麦、稻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又可知前几年推广的西红柿如何种植,何时播种何时收获?”

梅关此时才意识到事情好像和自己想的不一样,顿时冷汗直流,又不得不回复道:“回阿哥的话,微臣……微臣不知。”梅关想起来读书时的事情,又挣扎道:“不过,微臣记得家中收藏有农书,微臣这就回家去通读!请阿哥准允!”

弘晖跟胤禟对视一眼,才颔首道:“行,你回家吧。”

下方站着的被选来学习番薯培育种植技艺的一干人等见梅关离开了,顿时觉得天也蓝了,空气也清新了。

这个人从来了后,就对着他们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众人早就烦了,只不过碍于都是给皇上办差,不与其计较罢了。

弘晖见人走了,转头吩咐了小魏子几句,小魏子应是离开后,弘晖才对着胤禟解释道:“我让小魏子去跟门外的侍卫说声,这个人别放进来了,他不仅什么都不懂,知道要来做什么还不提前做功课,来了也是膈应人。”

胤禟还没说什么,赵德柱就对着弘晖恭维道:“阿哥英明!”

“赵公公过奖了。”弘晖看着黑瘦的赵德柱笑着回道。也不知道赵公公身上这几年都发生了什么,怎么就越来越黑瘦了呢?

胤禟见底下人都松了口气的样子,不由心中嘀咕:“也不知道他汗阿玛怎么想的,怎么派这样的人进来?”

农时不等人,把不相干的人“劝”走之后,弘晖决定现在就开始讲解。

“你们中有多少人识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啊!”弘晖看着下方的人道。

看着下方站出来的五人,弘晖道:“赵公公,劳烦你安排安排,这几人人手一只你们西苑的炭笔和小本子,把咱们之后涉及到的要领记录下来。”

“嗯,这样吧,你们现在都归赵公公分配。”对着下方识字的五人还有其余人说完,弘晖又对赵德柱道:“赵公公,这儿和西苑一样,就按着西苑的规矩来,遇到什么问题来找我和九叔。”

赵德柱激动道:“奴才遵命。定然不辜负阿哥的信任。”

弘晖觉得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而他目前认识的只有赵德柱一人,自然而然的就把事情交给了赵德柱来办。

接下来,弘晖就详细的给这群人讲述了番薯的生长喜好,追肥事宜,注意事项等等。最后,他有些不放心,还专门挑了三种番薯种子指给众人去看。

见众人都认识了什么是发霉的番薯,什么是发芽的番薯,什么是正常的番薯,弘晖才放心的离去。至于搭棚育苗的事情,他相信赵德柱比他熟。

胤禟目瞪口呆的看着弘晖,疑惑道:“这就完了?”

弘晖点头:“完了啊,该讲给他们的都讲给他们了,我也看过他们记得笔记了,我说的要点都记下来了。接下来,他们自己弄就行了啊!”

胤禟指了指弘晖又指了指自己,道:“那咱俩呢?汗阿玛不是让咱们来种的吗?”

弘晖疑惑的看着胤禟,道:“对啊!”

“那咱……”胤禟用手指比划了一下离开的动作。

弘晖笑道:“九叔,汗玛法说的是让咱们来种,现在才开始育苗。九叔放心,我估计到时候,汗玛法忘记了谁都不能忘记了你。哈哈哈——”

胤禟:“弘晖!”

弘晖捂嘴,声音模糊地说道:“好了好了,九叔,我不笑了。”

胤禟这才作罢,两人一起回到了住处。两人的院子紧邻着,胤禟看着弘晖进了院子,才回了自己的院子。

这一下午,弘晖说的话有些多,和胤禟告别回了住处之后,就吩咐人上茶,喝完茶又用了些点心。

吩咐小魏子取出先生给布置的功课做了些,弘晖见天色已经很晚了,才洗漱睡下。躺在**的时候还想着,本以为来了畅春园是逃过一劫,没想到汗玛法竟然安排先生给他专门布置功课。

一夜好眠,次日一起床,弘晖就去找胤禟一起用膳。

用完膳后,两人一起去育苗的地方看看进度,之后再一起回来,胤禟处理皇家城建的公务,弘晖则做自己的功课。

偶尔的时候,弘晖做完功课,也会帮着胤禟处理一些事情。

过了五日左右,康熙圣驾也来了畅春园避暑,皇子们也都跟着来了园子。当然,成年的阿哥们在附近有园子的都住在自己的园子里,像那些没有的小阿哥们都跟着康熙住在畅春园里。

弘晖和胤禟住习惯了现在住的地方,这儿离育苗的地方也近,就没有搬走。

圣驾来了畅春园,弘晖不用再自己做先生布置的功课了,因为先生们也跟着来了,上书房和幼学院都搬了过来。

就这样,弘晖开始了住处——上书房——校场——育苗田或者自家园子的规律生活。

十五日后,育苗田里的秧苗终于长成了。这天,康熙带着众位皇子皇孙们都来了育苗田。

胤禟经过这二十天的熏陶,已经对番薯的种植知识不再是两眼一抹黑了。

此时,在康熙和其余皇子皇孙的注视下,弘晖正指挥着赵德柱等人剪秧苗,并讲解一些注意事项。胤禟则跟康熙等人解释着众人听不懂的地方。

弘晖见赵德柱等人已经掌握了剪苗技巧,就起身离开,让赵德柱等人自己操作,他则来到康熙跟前指着眼前的一块已经翻好的地道:“汗玛法,老赵正领着人在剪秧苗,咱们可以开始了。”

康熙看了看身后清一色穿着短打的儿子们道:“那就开始吧。”

康熙说完,又给每个人都划分了地方,还树上了牌子。等都分好后,弘晖就带着早就教会的几个人一起指导众人该怎么做。

地是早就翻好的,接下来只需要施肥打垅栽种浇水培土就行了,都是轻便活计。确没想到刚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

众人施肥的时候那是洋相百出,也就弘晖的小迷弟弘曙弘昊和弘昐做的还有模有样的,其余人都是抗拒的不行,把康熙给气的直喘气,最后放话道:“谁做不完分的这些活,就别用膳了,什么时候做完什么时候用膳。”

本来听说做不完就不用膳的众人,尤其是吐的稀里哗啦的那些人,都松了口气,打算不干了,不用膳就不用膳呗,反正他们也用不下去。直到康熙说什么时候用完什么时候用,众人才慌了起来。

一顿膳不用没什么,一直不用那就不行了。得到康熙恐吓的众人强忍着按着弘晖的指导完成了自己分到的那块地。

他们辰时就开始了,直到未时才干完。比赵德柱那群人足足晚了一个时辰,完成的田地才是人家的一成。

康熙此时已经把自己的那块地干完了,回一旁的屋子里歇息了好一会了。这会看了看众人田里那歪歪扭扭的田垄,也没有说什么,毕竟是都种上了。

“早不好好干,就这么一点儿地干到这个时候,羞不羞愧啊!老十,别看了,就是说的你。”

老十看了看周围:“……”合着那么多人就逮着他了是吧。行吧,这会饿的不行的,老头子说啥就是啥吧。

“行了,都回去洗漱用膳去吧。”康熙嫌弃的说完转身离开的时候又补了一句:“秋收的时候,你们分的那块地里产的番薯就是分给你们的种子,你们自己看着办,到时候什么都没有朕可不管。”

众皇子皇孙瞳孔巨震,汗阿玛/汗玛法怎么不早说啊?早说他们不就认认真真的种了吗?

父子一起的还好,都想着即使我的不行还有我阿玛/儿子,还未成婚的小阿哥们则是忐忑了,万一他们种的秋收的时候一颗番薯都没长怎么办?

由于康熙的这句话,接下来的日子里,弘晖和赵德柱处,就成了众阿哥眼里的宝地。隔三岔五的,众阿哥就会找借口请弘晖或者赵德柱过去帮忙看看自己负责的那片番薯怎么样,就连胤禛都委婉的问过弘晖。

日子就这样在众阿哥的忐忑心情中一天天的过去,终于熬到了收获的日子。

这么些日子以来,众阿哥可是狠狠的了解了番薯的各种习性和注意事项,也对自己能不能收获丰收有了一个模糊的认知,但这些都是猜测。

现在,终于到了验证成果的时候了,众阿哥都很激动,也很忐忑。番薯他们之前都尝过,很好吃,现在能不能过上番薯自由的日子就看这一把了。

拿着专属工具,跟着弘晖和赵德柱仔细学习了刨番薯的技巧之后,众人就开干了。

这次,众阿哥们都很仔细,生怕错过一个番薯。吭哧吭哧刨了一上午,从辰时到午时,终于把自己的那块地给刨完了。

都清理出来之后,放进早就准备好的筐里,让人给称重之后,无论大小阿哥,都开心的笑了出来。

不错,不错,虽然有的多有的少,但都有不是,即使最少的也比当初的那两麻袋多多了。

康熙默默心算了一下,不看赵德柱那群人的收获,但看皇子皇孙们的,即使是收获最少的老三的那块地,也亩产将近三千斤。

康熙明白,连老三种的都有这么好的收成,都不用看赵德柱那边的称重结果,就知道这绝对是丰收了!不愧是救荒的良种!

赵德柱那边的称重结果终于统计出来了,看着眼前的结果,赵德柱使人又计算了一遍才敢相信,才敢呈给康熙。

“皇上,大丰收啊!”赵德柱疾步走到康熙跟前,呈上他们的统计结果,激动道。

康熙看着眼前的结果,大喜道:“竟然亩产五千五百三十五斤!即使百姓的田地没有这么多肥可施,也没有这么多的精力可侍弄,想必也不会低的。”

这一瞬间,康熙激动的想转圈,因为他想到了就老三的那个侍弄法,竟然都能亩产三千斤。

康熙兴奋的攥了攥拳头,看向弘晖道:“弘晖,你有大功!说吧,你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