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諸和,建平人也,父母坐罪免職,少年時以讀書習文為要,稍長,召為都尉副將。”
——《後周書·師諸和列傳》。
建平中人但凡對師諸和有所了解,大多會認為他是一個謙遜的人,雖然到他一代,師氏已經敗落,但師諸和本人卻勤奮刻苦,最大可能地保持了一個世家子應有的學識與能力。
少年時的師諸和跟他的同門師兄宋南樓一樣,都不想出仕為官。雖然屬於世族中的異類,但兩人的出發點並不相同——師諸和總覺得,這世道千瘡百孔,早就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
師諸和知道有些心懷大誌的官吏上任後,會努力打擊豪族,為朝廷擴出些隱田隱戶來,但這種法子卻始終無法持久,一旦主官任滿離開後,那些暫時退讓的豪族,便會故態複萌。
更令人心寒齒冷的是,天下間連這樣的官吏都不算多。
跟友人不同,師諸和早早認定,大周舊有的那一套製度,已然無法挽救這個世界,這跟皇帝是昏庸還是賢明並無太大關聯。
長興末年,師諸和冷眼旁觀,聽著宋氏的師長閑談朝中局勢,靜等天下大亂的那一日。
到了那一天,他大約會選定一方諸侯進行輔佐,以此尋求自己心中的答案。
師諸和早有預料,縱然再怎麽拚盡全力,自己所追求的那個答案,大抵也是得不到的。
但如此也好,至少他能夠用自己的生命作為教訓,告誡後人什麽是錯誤的做法。
恍惚間,師諸和總覺得自己已經做過了類似的選擇,青燈下,案牘旁,剛到而立之年的自己,冠下已經有了根根銀發,他用力地刻著些什麽,但書簡中的字跡很快被嘔出的鮮血所模糊……
天下無道,像他這樣的人,就隻能選擇以身殉道。
許多灰暗的畫麵一閃而過,旋即消失不見。
路已被他走到盡頭,但盡頭仍是一條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