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周律法,地方向中樞送東西時,走哪裏走,怎麽走,都有一定規範,雖然從上幾代皇帝開始,許多律條都日漸廢弛,但自溫晏然登基以來,建州一帶的風氣就逐漸開始與往日有所不同。
從北地運送石料的隊伍需要先在陽崇縣停留一下,接受水部官吏的檢驗,然後才能往施工地點上送。
北地那邊負責押運物資的人是張並山的同族侄女張唯修,她因為家裏的關係,自十六歲起便在郡中為吏,如今雖然才二十七歲,已經有了十數載的出仕經驗,算得上精明強幹。
張唯修一路行來,原本覺得當今的世道與厲帝時期相比沒太大差別,等進入建州的範圍後,卻迅速察覺出了那種變化。
以陽崇縣為例,起碼張唯修接觸到的那些吏員們,行動都頗為幹練,從上到下都顯出一股法度嚴密的氣象來,與往日那種敷衍了事的感覺迥乎不同。
張唯修留意觀察,從此地開始,能接近施工地點的幾條道路都有守衛——天子重視流波渠之事,沒征用本地縣卒,而是從建平派了禁軍過來——在流波渠興修期間,一應人員物資的出入都有記錄,溫鴻那邊送來的石料自然也要接受檢查,等檢查結束後,張唯修跟水部的官吏都需要簽名留印,方便事後追索。
在石料接受檢查的時候,張唯修坐在官衙中等候,恰巧瞥見院中快步走過一個穿著內官服飾的人,幾位縣吏打扮的人一直將對方送到車上才回來。
張唯修將這一幕景象記下,她在北地時就聽說如今這位皇帝跟先帝一樣,十分信重內官,今日一見,果不其然——昔年先帝就因為此事才跟朝臣們生出嫌隙,如今新帝若是能夠重蹈覆轍,不怕建州一帶不生出內亂。
大約一刻之後,一位官吏匆匆過來,與張唯修見禮,道:“使者久等。”遞上檢驗通過的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