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觀眾,你正在收看的是2004年度歐洲杯總決賽葡萄牙VS法國隊的現場。雙方帶著二比二的比分進入了加時賽階段。”
“法國隊已經在此前用完了自己的換人名額,而現在,葡萄牙也用完了自己的換人名額,誇雷斯馬換下菲戈,魯伊·科斯塔換下了維亞納。”
“法國隊的攻勢很猛。”
“法國隊連續在中場發起拚搶。”
“齊達內狀態神勇,他連續控球,幫法國隊穩住了球權。”
加時賽的前十分鍾,解說提到的最多的名字就是齊達內。
他的發揮太搶眼了。
甚至比他常規時間的發揮更加高光。
場邊,特裏格拉看著齊達內的實時數據,有些激動:“果然,齊達內開始了!堅持住,快了,這下真的很快了!”
作為對球商要求最高的位置的世界第一人,齊達內的腦子非常好用。
這種球員連全場都能控製,何況是自己?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能為球隊貢獻多少分鍾的比賽。
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巔峰狀態能夠維持多少分鍾。
大部分加時賽就兩種情況,要麽是誰都不進球,要麽是某一方進球很多。
前者是雙方的中場核心都“沒電”了。
後者是其中一方的核心沒電了。
什麽?
一直有電?
一百二十分鍾的比賽,中場核心全都保持高水準狀態?
即便是年輕十歲的齊達內和現如今的鄧凱也做不到這一點。
畢竟歐洲杯決賽並不僅僅是一場比賽,這前麵還有六場比賽,平均每兩三天一場,比賽負荷相當大。
而且這還緊接著上個賽季。
聯賽、歐冠、國內杯賽等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還要分出歐洲杯賽前備戰……真正能休息的時間不知道有沒有半個月。
理論上,一個核心球員是能夠踢滿一百二十分鍾的。
但實際上,他們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