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之嵩山冰火

第二四零章 劍阻草廟村

字體:16+-

洛陽屬地、嵩縣城南,有一地名為‘五道溝’,源起伊河陸渾水庫南岸第五道分支。

五道溝曆史久遠,最遠可溯至上古‘陸渾部落’,有遠古後羌人戰敗西遷,‘陸渾戎’失散,村落便不複存在。

至盛唐時期,河南五道溝有大戶黨姓人丁興旺,後到處遺留黨姓墳塚,留下大小石碑無數。

至宋後,各地混戰、土匪占山為王,民不聊生,五道溝因地勢險惡漸雜草叢生,杳無人煙。

五道溝中段開闊處,呈魚肚形盆地,有石門溝河、五道溝河至鳳凰嶺腳下合二為一,下流十餘裏匯入伊,鳳凰嶺下有一沒落村莊,名為‘草廟村’。

草廟村名,由來已久,最可信的當是‘劉秀修廟’。

相傳,劉秀遭王莽驅逐,路經此地,單槍匹馬進入五道溝,但見兩山對峙,山清水秀,泉水叮咚,鳥語花香。

尤其是看到一山形似巨龍飲水,因留戀山水,放慢馬蹄,忽聽人嘶馬鳴,便慌不擇路,沿河澗小路而行,但見兩溝並出,不知行其左右,便打馬跑上一丘形小山。

山上有一小廟,因年久失修,斷壁殘垣,神像**,雜草叢生,深可沒人。

劉秀掩馬嘴,銜鈴環,登高處,藏於神像後。王莽不見劉秀蹤影,沿南路而行。後劉秀脫身,高呼‘草廟救了我’。既而進東溝,翻倒回,一路東行。

後劉秀登基重修此廟,重塑神像,此地便取名草廟至今。

及至此時,草廟村已經沒落,村民多逃難遠走他鄉,殘屋片瓦間,時有黃鼠狼、狗獾等動物出沒,倒是村旁的小道,並未被雜草隱沒,常有行人往來。

這日正午,天空的驕陽並不熱烈,路口有馬蹄聲傳來,給這死寂的草廟村,帶來些生機。

一人一馬,馬是上等的好馬,通體呈棕褐色,體無雜毛,頗為神駿,雖比不得‘赤兔’、‘的盧’、‘汗血’,又或是‘八驥’這等日行千裏之馬,但比之軍中上等戰馬,未必遜色了些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