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長子科舉入仕記

第39章

字體:16+-

卓思衡不是沒有聯絡過高永清。

他自為官以來通過官驛陸續送信至均州,希望能和永清賢弟重新相認,也想知道高世伯如今是否在京可否替父親一敘,可是這些言辭承載懇切思念的信都石沉大海,再無半點回音。

科舉結果不可能不出現在給各地各級官員的邸報上,永清賢弟一定已經見過自己的名字,為什麽他要拒絕聯係?

為了原則?他如今位列禦史台治下的督察院,年紀輕輕資曆尚淺就手握監察一州政令要職,故而未免非議不願與朝中官員過多來往,哪怕是自己?

為了使命?人人都告訴卓思衡高永清是皇帝近臣,此行或許皇上有什麽特殊交待,因此擔心自己的私交讓皇上誤會?

或者是卓思衡最不希望的一個原因:人,是會變的。

不知怎麽,卓思衡覺得原因或許很複雜,但必然不是最後一種。他並不天真,也不是輕信,有種政治動物的天性在冥冥之中驅使他去設想更可能的緣由。

出於政治立場考慮,高永清本就是均州的監察,上參均州知州,沒有半點越權越矩,反而是他的職責所在,他不需要小心到連故交都回避,做得太過反而因可疑惹人猜疑。如果永清賢弟是擔心自己受到牽連,那大可不必,卓思衡一不是朝中要員人微言輕,二不是怕事躲怠之人,他一直在皇帝身側看了一年各地奏折和中央政令,能幫上永清賢弟的地方必然全力以赴,隻要他參奏有因。

永清賢弟選擇的對手,是勢力與權柄都極煊赫的宛陽唐氏,孤軍奮戰絕不是上上之選。

退一萬步,哪怕不置喙此事,至少他要為父親見一次高世伯,這也是兩位長輩當時的心願。

於是休沐當日一早,卓思衡親自帶著拜帖前往高宅拜見。

拜帖沒有寫拜見高永清,而是拜見高世伯,作為晚輩這是應盡的禮數,高永清可以不見他,但不能拒絕這個合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