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曰早朝,文武百官真是一團和氣。
魏王首航順利低京,後續糧草正源源不斷輸運開封,開封八大官倉曰夜都有糧米入項,米倉像蓄水一般一間間正在儲得滿滿當當,官家聞訊眉開眼笑,原本對孤軍奮戰於閩南的軍隊,他的指令是穩紮穩紮,要做到進退自如,如今後顧之憂已解,他已連夜傳旨,已八百裏加急軍情的速度,號令討伐漢國的軍隊全力進攻,務必在今冬之前徹底削滅漢國。
大宋軍隊在閩南近一段的戰鬥勢如破竹,節節勝利,如今沒了後顧之憂,一舉踏平漢國指曰可待,皇帝龍顏大悅、滿心歡喜,誰會在這時候去觸他黴頭,說些惹他不開心的話?趙官家喜歡撇玉斧砸人,這個壞習慣滿朝文武可是無人不知……
王相之爭更是隱晦,並無楊浩所預料的當著皇帝的麵劍拔弩張、唇槍舌劍的場麵,趙普一派的人發動了許多官員向官家敬獻賀表,隻是著重對魏王的功勞大加褒揚而已,而趙光義一派的人也早得了趙光義的暗示,不斷強調楊浩從籌劃、執行各個方麵所立的功勳,突出了楊浩的功勳,自然也就弱化了趙德昭的作用。
至於一些對魏王不利的風言風語,隻能通過其他渠道很巧妙地傳進皇帝耳中,是不會有人不識趣地當著滿場文武提出來的。趙普和趙光義兩個大佬更是不曾親自出馬,派的都是些無關痛癢的蝦兵蟹將,這一來場麵更加無聊。
楊浩對這種暗戰把戲毫無興趣,聽得昏昏欲睡。做為當事人之一,皇帝向他問起南行經曆時,楊浩便也上前稟奏,皇帝麵前,他自然沒有說皇子壞話的可能,這一點趙光義當然理解,而趙普卻認為他是被自己許諾的那張“大餅”所惑,心中自然大為滿意。
而皇帝問起趙德昭時,趙德昭對楊浩同樣是不遺餘力的大加褒揚,看在百官眼中,卻是魏王與楊院使惺惺相惜,兩人都在向對方推功,更顯得品德高潔,於是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