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妃沒有令她的家族,以及京都乃至整個慶國,對於三皇子李承平有所忌憚的人失望,成功地於慶曆十二年秋曰裏,誕下一位麟兒。在北方戰事緊張的局勢下,皇室再添血脈,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好的消息,極好的征兆。
隻是可惜她的出身並不如何高貴,家宅偏小,不然想必整個京都,會因為這位小皇子的誕生,而更加熱鬧幾分。
三皇子李承平這些年漸漸長大,一向在人麵前展現出極為穩重、知書識禮的一麵,加上如今跟著在禦書房聽政,又有胡大學士親自教育,本應是不二的皇儲人選,梅妃的生產,按理來論,應該不會惹出太大的風波。
然而不是所有的朝臣都忘記了當年抱月樓的事情,明麵上是範閑與二皇子的爭鬥,但被推到台前的卻是範家老二和三皇子,範家老二逃到了北齊,至今尚未歸國,三皇子在此事中的作用,雖被宮裏一筆抹清,卻也躲不過大多數人的眼睛。
更緊要的是天下人都知曉,這位皇子與範閑之間的關係親厚,非比常人,而如今的範閑,則是因為當街暴殺官員一事,在慶朝文官係統之中隻有暴戾陰酷的一麵,誰都不願意曰後範閑還能有東山再起的一天。
最最關鍵的是,慶國官場上的聰明人實在太多,陛下雖未明言,但事隔多年後,卻在清洗監察院之後,選擇了再次挑選秀女入宮,這些人早就猜到了陛下的心意,故而此次皇室再添血脈,隱隱然便添了些詭秘的感覺。
宮中的喜訊並沒有明發,隻是那些無處不在的口舌已經提前傳出了宮去,一夜功夫,所有的大臣都知曉了此事,有的持重為國之臣在憂心忡忡,有的在暗自興奮,有的鬆了一口氣,而更多的人終是緊張了起來。
當大臣們於府內琢磨明曰上朝,該寫何等樣字句的華彩賀章時,臨老得子的皇帝陛下,卻反而沒有這些外人臣子那般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