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城之倾

二十 舒漫

字体:16+-

267日08:30:00:00

长期作为市长的活背景板人物之一,舒漫站在瀚海大厦532层会场的讲台后,前面背朝他正在讲话的人是新市长陈鲲。

他看到紧挨着陈鲲的是一个桶样机器人。他此时感到别扭得很。这种别扭倒不是因为他只是这场演讲会的背景板人物,他总是当背景板人物,关键是看给谁站台。

他不在意新市长曾是毫无经验的图书管理员,就算数据画像把他描绘得像个自古以来难得一见的奇才,他也不会相信。他在意的是数据堆砌起来的人有没有能力领导这个城市。

然而,这不是他所能够得着的问题,他所能够得着的,是那个T,从未有什么人物让他如此忐忑不安。

他双手交叠站着,左手食指敲着右手手背,右腿轻轻地抖动,这是排解枯燥的好办法。市长照本宣科的话让他觉得很无聊,他的声音毫无大人物的气场,让人精神难以集中。他看到斜上方远在50米开外的会议厅一角的屏幕,上面好像在演什么节目。前两天他刚换了可捕捉速度达每秒100帧画面、视力可达3.0的生化眼球——这生化眼球还没有上市,是医学部拍马屁赠送他的。他很享受新视力,发现眼睛能捕捉到飞机螺旋桨转动起来的叶片,而别人看到的仅仅是转动起来的一张半透明的大饼。他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么清晰的视觉,所以,趁这个无聊的时间他要练习一会儿。他捕捉足够远的地方以测试一下这对新眼睛的能耐,而50米远一张高悬的屏幕刚好合适。屏幕里是一个剧场,剧场上一台空钢琴。他忽然想起前段时间炒热的人机钢琴大赛就要开始,身为钢琴爱好者的他不仅很感兴趣,还私下里下了个赌注。

屏幕上一头蓝亮头发的主持人激动地邀请第一个出场者,观众一片欢腾。这是个体形标准相貌堂堂的年轻男子,标准到他一时描绘不出特点。旁边出现了介绍文字。“陈鸢,18岁,他以一分钟内敲击琴键1065次,平均每秒20.75次的最快手速,被公认为世界上弹奏最快的钢琴家,世界纪录的保持者,而且,他的艺术表现力亦无人能及,是最近三年钢琴大赛的冠军。”

屏幕上出现了从全世界20条最难曲目中抽出的第一条比赛曲目:《唐璜的回忆》。

他听不到声音,这让他感到无比遗憾,但让他欣慰的是,他每秒捕捉100帧画面的眼球,此时充分发挥了作用。当鸢以两倍于原谱的速度弹奏这首世界最难曲目之一时,别人看到的只有钢琴琴键上方的一片手影,而舒曼却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每根手指的每一个起落动作,这让他感觉十分过瘾。

此时,屏幕底滑过的一行小字幕悄悄抓住了他的注意力,让他分了神。他紧盯了那行字一会儿,终于看清那行滑行字是地震局撤回地震预警:“地震局曾预测今天11时左右可能发生震级为10级至12级的地震,但系统并没有预报这次地震。地震局现在撤回警报,并安抚大家不必惊慌。”

舒漫有些诧异,原因一是地震局报的震级也太大了,这震级一听像是搞错了,但地震局是非常权威的机构,近十年没有偏差大于一级的预警;二是地震局和系统预警在震级方面有时有点儿差异,但这次系统却完全没有预警,这更让人意外了,数据总不可能是完全矛盾的吧?不过,这几天理不清头绪的事太多,这时不如干脆放一放,专心看看基因人和机器人的钢琴对垒。

这一晃神,陈鸢的弹奏结束了,那个叫什么神的仿真机器人马上要上场,这让他的心提到嗓子眼,他赌的可是那基因人赢的。他下注的时候,说实话,连介绍都没有看,完全是表达一下支持人类的立场。

那昂扬的蓝发主持人邀请机器人上场。一个男孩跳上台来,从身高看也就十来岁的样子。

介绍文字道:“Chronus(柯罗诺斯),它以4000首乐曲的记忆,分析其所蕴藏的艺术表现力,以最高每秒40次的敲击速度,帮助人类探索音乐之美的极致。”

男孩来到钢琴前,他,哦不,是它,看起来很安静,一脸谦逊,对周围的欢呼看起来有种宠辱不惊的超然。舒曼感叹于它的设计团队对外貌细节的处理,灰色的头发发型稍显蓬乱,灰色睫毛后的灰蓝眸子注视着钢琴。它静了一会儿,然后抬起手来。舒曼看到它仿人手形状的合金手,白色的手指外壳,黑色关节**在外,手指部是硬金属,但在指尖处是完全不同的材料——和人类一样的软指尖。

它弹了起来,出人意料的是,它是以原速度弹奏的,并没有加速,这使这首曲子听起来比鸢弹得更加原汁原味。但是,它对原谱进行了改编,加入了大量的跳音音符,而且,在颤音处,它使用了数倍于原谱的手速。在重音处,它的机器手指比前者鸢更有力度,让《唐璜的回忆》这首气势雄浑的曲子更加苍劲有力。

舒曼把手指放在嘴里咬了一下,他有些不敢看了,偏了偏头看市长,再回看屏幕时,屏幕就黑了。结果很明显,不看也罢。他想。今天的别扭事太多了。他把注意力挪回到这位市长身上,希望他赶紧讲完。

然而,他接下来看到的更让他心里翻了几个个儿,别说北,上下都找不到了。他看到市长的背影闪了一下,是的,很快,其他人的肉眼不可能看到,但他新装的生化眼球捕捉到了。他开始并不相信,再仔细盯着这背影,他的确又捕捉到了一次虚闪。是的,站在他前方的,并非什么市长,只是一个虚拟影像而已。

数据网络为我们选出了一个虚拟市长。从显而易见的逻辑上,他只能这么推断。

会议室的争吵、矛盾的地震预报、呆瓜机器人、黑屏,以及面前这位虚拟市长,这些事组合到一起,在头脑中撞成一片乱七八糟。他不顾形象看手表,然而,手表也没有网络了。

难不成陈鹜把系统网络也切断了吗?不可能,他只让陈鹜调节机器人的时间数值。

但网络的确是断了,因为会场上已经嘈杂了起来,有记者在抱怨稿件发不出去,有人惊呼:“系统没有了!”

而市长却充耳不闻,仍在继续他的演讲:“没有了科技,我们的世界将回归一片蛮荒……”

仅仅在几秒钟后,系统再次恢复。这次恢复又让现场一阵骚乱。

市长最后的话淹没在嘈杂声里。工作人员说这次是因为特殊情况,市长不接受采访。一队警察护送市长和那个呆瓜机器人进了后台。大部分人还没有从系统恢复的嘈杂中回过神来,只有几个人反应过来鼓了几下掌。

舒漫看着这一切已经够乱的了,没有必要也轮不着他来揭穿什么。相对于毁灭性的地震和失灵的城市数据系统,一个假市长实在算不了什么。

这时,屏幕再次亮了起来,音响已切回到了网络电视,《唐璜的回忆》在会场回响,他终于听到了现场比赛的声音。单听这声音,他觉得他不是在听一个人弹琴,而是在听一队人弹琴。舒曼看到屏幕上,那男孩的手指在他的生化眼中连成虚影一片。

这时,琴声戛然而止。屏幕让给了地震预报:超级地震,10至12级,五分钟内发生。

地震局果然没有出错。可是,五分钟能做什么?在一座高达千米、容纳十万人,但只有十多架电梯的大厦里,什么也做不了。

他于是跟着呆瓜机器人和市长走入后台,看到他们进了向上的电梯,警察将其他人挡在门外。

他立即转向旁边的步梯,80岁的他猛冲下楼,他的办公室就在楼下。离预报时间还有四分钟。

他被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往自己的办公室疾走。他只想看看米克,为什么没有提前警示,这按说是不可能的。

他花了三分钟冲到办公室电脑前,对于查看系统,没有人的权限大过他。的确,米克被人为地关闭过十秒。他知道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强行关闭米克系统,那是位于大楼西南532层N8房间的机房,只有一个人有权限关闭系统——真正的市长。

时间到了,他走向朝西北的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