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清歡釀的銷售已經是進入到了正軌之中,趙鼎元用自己之前獲得的瘦馬,打造了兩輛馬車,用來運送酒水。
每次清歡釀運出去,就有大比的黃金運進來。
經濟實力提升的同時,趙鼎元終於是可以著手自己的一些計劃了,就比如教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在大多數的領主還在為自己生存發愁時,趙鼎元都已經是在考慮教育了。
因為趙鼎元有著自己的資源,最大的資源就是黃承彥了。
作為在整個蜀郡都赫赫有名的名士,他認識的有才學之人自然不少,寒門弟子同樣不少。
在這個時代之中,因為還沒有形成統一的中央集權製,所以科舉製度還未曾實行。
所有的州行使的都是舉薦製度,這樣就將名士的聲望和權力,提升到了一種很高的程度。
趙鼎元便想要從黃承彥那裏招募一些教書先生,先讓自己在教育方麵打下一個基礎。
而且趙鼎元還準備在一開始的時候,便實施類似於義務教育的方式。
現在畢竟還不是以後的科舉取士,華國自古以來重視教育的習慣,其實是在科舉製度誕生之後才慢慢成形的。
在大多數百姓的眼中,雖然他們十分的敬佩可以識文斷字的人。
但是若讓他們花錢將孩子送去私塾,那還是一件概率不大的事情。
所以趙鼎元這才會想到這個辦法,畢竟在金錢方麵現在也比較充裕了。
去供養那些孩子讀書完全沒有問題,這也是在為未來做打算。
在趙鼎元將專業那個的一個想法說出來之後,錢老同樣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趙鼎元這樣的一心為民,而且他也知道識文斷字的好處,這是一項大計劃啊。
憂的是不知道這個計劃真正的實施出來,到底是什麽樣子,而且現在他們的領地還是在發展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