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有一部山海经

第20章 眼猫之旅

字体:16+-

周继迅速展开六翼,急速向空中飞去,躲避巨树树枝攻击。

但即使是飞的很高,树枝依旧向周继杀去。

“草!”

周继猛地向下俯冲,特制刀刃上附着着阴火,刺向巨树的躯干。

阴阳火,阴火附着后不灭,阳火剿灭灵魂。

可是周继的全力一击,也只能在巨树的躯干留下一个浅浅的伤痕。

周继不断与树刺迂回,可是这也只是权宜之策。

如果没有可以有效的手段,自己就有可能死在这里。

已知地面拥有改变地形,无限的树刺攻击还有超厚的防御。

周继实在想不出自己可以有什么应对之法。

地面的改变地形就注定他逃不出去,而且那种改变地形的力量似乎还十分长盛。

即使自己飞向空中,也只能看到万里的树林。

现在只能不断通过阴火刺伤慢慢磨死敌人了。

可是周继也只是一个入门的能力者,灵能有限,可能地方还没有死,自己的灵能就消失了。

还有一个,还有一个方法。

周继的心猛地狂跳。

——星魔的能力自己还没有使用。

也许,这就是破局之法!

周继在下次攻击时,将星魔细胞注入了巨树体内。

但周继并没有感受到自己获得了什么能力。

巨树的能力应该就是改变地形。

是时间的原因吗,星魔的能力需要时间激活吗。

周继心里想着,又支撑了好一会。

可是并没有感觉能力出现,自己的身体一点变化也没有。

这时候周继终于注意到了,那只猫!

在死死盯着周继。

“找到你了!”

周继猛地将手里的另一只匕首扔向那只黑猫。

黑猫似乎没有想到自己会被周继注意到,那一刀它躲闪不及,被刺伤了小腿。

现在,周继要做的,就算取回那只匕首。

那只匕首上的星魔细胞已经沾满了猫的血。

只需要取回那匕首,星魔细胞就能把它获得能力融入周继体内。

说干就干,周继猛地将手里最后一把匕首扔向黑猫。

果然不出意外,那只黑猫指挥树刺将匕首挡下。

就是格挡的那一瞬间,周继已经瞬移到匕首的掉落处。

一瞬间,空间流速变慢,星魔细胞从匕首迅速转移到了周继体内。

改造身体的时间很快,也许是山海经的缘故,周继只用了几十秒就把源兽的能力把握住了。

是精神改造,视野共享以及改变地形!

原来所有的能力都是黑猫的!

周继心想,既然连这只猫都可以控制巨树,那么自己应该也可以!

说干就干,周继心念展开,巨树居然真的不动了。

黑猫惊讶地不停喵叫,似乎还想驱动巨树。

可巨树只是立在原地,飘在空中的树刺也无力地落下。

黑猫见到这个情况,立马从巨树头顶跳下,准备逃跑。

“你在这里,应该杀了不少人吧。”

一只匕首刺中黑猫的身体,黑猫不停地挣扎。

它仍然在不断控制地形,妄图通过改变地形来改写它即将死亡的命运。

可是周继也拥有那样的能力,它不会允许这样的怪物继续杀人。

“死吧。”

冷冷的声音传入猫的耳朵,只是这一次,它没有了知觉。

阳火顺着它的身体把它的身体与灵魂全部焚烧。

在最后的记忆里,黑猫似乎想起了它之前的记忆。

原本它流落在街头,一个女孩把它抱走,它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可是它慢慢发现,衣食无忧的背后,是女孩变态的灵魂。

女孩喜欢眼乐队,于是就用火枪在猫的背后烫了眼队的图腾。

最后,它逃离了那个家,见惯了这个世界的冷暖。

最后,它在郊外发现了一个黑色的发光的石头。

它吞下了石头,觉醒了灵智,拥有了能力。

它在控制之下将女孩杀死,然后回归了野外,那才是它的家。

它也不想杀人,可是自从觉醒后,它变得越来越冷血。

它在野外设下树阵,专门杀人。

在人中陷阱,无助地饿死后,它啃食他们的身体。

这就是它的一生。

孤独,无助,流浪,被虐。

周继扒了一个土坑,把黑猫埋了。

“来世,有个好主人。”

在周继埋好黑猫后,山海经从丹田冒出,把青叶甩了出来,然后又把巨树吸了进去。

青叶掉在地上,姗姗得看着周继。

“我就说嘛,大哈这么厉害,一定能行的.”

周继冷了一眼青叶,然后拿出背包里的帐篷。

搭好帐篷后,周继架起了锅,放入了干肉与脱水蔬菜,

很快,食物的肉香飘到了青叶的鼻子里。

她扇着小小的翅膀,一脸怪笑地看着周继。

“这是什么呀,大蛤?”

“嗯,大蛤?”

“额,周继,这是什么呀?”

还没有等青叶说完,周继就盛了一碗,慢慢地品了起来。

就在青叶冲向锅的那一刻,青叶的面前出现了一道土墙。

青叶撞到土墙,掉了下来。

她捂着小鼻子,掐着腰。

“你干什么,大蛤,给我吃,我,我也要吃!!”

“道歉!”

“你让本王给你道歉?本王可是上古凶兽,肥遗,你让我和你道歉?”

周继没有回答,只是慢条斯理地喝着肉汤。

就这样僵持到后半夜,青叶终于忍受不住想吃的东西在自己面前自己却吃不到的痛苦了。

“对不起!”

猫极其谨慎

永远焦虑不安,永远深思熟虑

善于盘算,深居简出

它不会粗暴地对待自己的快乐

而是会好好地酝酿、维护、培育

慢慢地纺织它的快乐

用一种恋人或艺术家的精湛技艺。

——奥克塔夫·米尔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