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宗门个个是人才

第六十章 过关

字体:16+-

从来如此,便对么?

一位伟大的先驱曾这样问过。

杨亿远算不上先驱的继任者,只能做一个践行者。

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天才,但他想试试,因为他不甘心。

没有人能甘于平凡,不是么?

怀着希望走下去,坚定不移,未必不是一种幸福。

哪怕希望是渺茫的。

杨亿总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独善其身的模样,其实骨子还是一个不甘人后的人。

这不是天生的,是无数先贤文字故事熏陶出来的。

敢为天下先。

没人试过,我来试试。

神农尝百草。

他贪吃么?或许。

他好奇么?当然。

他不甘心么?一定。

翻遍华夏五千年历史,成事者无非三个字,不甘心。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傲骨。

融入华夏子孙血脉骨髓里的东西。

不屈服,不甘心。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杨亿见过大人,大人给了他一个完全公平的舞台。

他不再是潜龙,不能勿用,所以不能碌碌无为。

他必须做出点什么,为自己,也为所有思绪牵绊在他身上的人。

“至少不能让糟老头子看不起。”

杨亿默念一声,眼神重新坚定。

他在药材堆里谨慎斟酌了半刻钟,最终拿了一分新药材。

“乌头?怎么能加这种东西。”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能站在这里的人毫无疑问都是内行中的内行。

正因为他们太内行,所以他们会这么问。

他们尝试过,他们失败了,所以他们迷茫了。

正因为迷茫了,所以他们盯着杨亿,因为杨亿是他们的希望。

开创很难,但是照抄谁都会。

杨亿从不掩饰自己的一举一动,所以他们想抄。

坏就坏在他们不是一点不懂的学渣,他们都是炼丹领域颇有建树的人才。

他们不是天才,但天才身边一定有他们的位置。

所以他们不理解,他们问了出来。

“这会不会是杨道友的障眼法?”

六人中一个干瘦的青年说道。

当即有人反驳道:“你以为杨道友是你啊,似他这般隐世大宗的弟子,根本不屑做这种事。”

干瘦青年颇不服气的说道:

“乌头乃五毒根,又与丹方中的半夏相反,这是混迹村头的赤脚医生都晓得的事情。”

“此举确实不合医理。”

又有一个老头子出声说着。

干瘦青年急不可耐说道:“你看看,连韩老都这么说。”

“也正因为违背医理,所以杨道友此举必有深意。”

韩老又补充了一句,干瘦青年立马沉默了。

剩余四人看向干瘦青年的目光多了几分轻蔑。

愚蠢。

你都知道的事情,人隐世大宗的弟子会不知道?

别人这么做,肯定有这么做的理由。

不由分说去质疑,只能证明你是一颗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修行有成都不是蠢人,说蠢话必然有说蠢话的目的。

干瘦青年的目的不纯,大家都看出来了,只是心照不宣。

也只有韩老这种沉浸丹道不问世事的人才会搭理他。

至于干瘦青年的目的,呵呵,这厮道侣姓季,是季氏的女婿。

其他四人对于杨亿有些好感,但只限于道德上的钦佩,所以他们没有和干瘦青年去争吵。

一是怕干扰杨亿炼丹,二是没那个必要。

他们比杨亿自己都希望杨亿能成功。

一份成功的作业,只要照抄就能过关。

谁干扰杨亿,谁就是罪人。

干瘦青年只是想挑拨离间,不理会就是。

如果他做得过分,那就留不得他。

别拿丹师不当修士,他们也是会杀人的。

“我就不信他杨亿这样乱搞还能过关。”

干瘦青年小声嘟囔了一句。

这一次,韩老也没有再理会他,因为其余几人给了韩老一个眼神。

韩老懂了,默不作声的看着。

跳梁小丑,自取其辱。

总以为四海之内皆他妈,却不知道他妈也有罩不住他的时候。

人世间最大的冷酷不是辱骂,而是无视。

干瘦青年就这样被无视了。

杨亿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人存在。

他只是精心侍弄着丹炉。

控火对他而言已经成了本能,所以他才有自信用上乌头。

这不是盲目尝试,是源于藏星子记忆的半仙智慧。

这是鲶鱼效应,只不过杨亿嫌鲶鱼不够凶猛,所以放进去一条鲨鱼。

这很险,像是在钢丝上跳芭蕾。

杨亿曾成功炼制过上品玄丹,是能挥舞三千斤大锤在螺蛳壳上敲出清明上河图的男人。

曾经沧海,所以沉稳异常。

“要成了!”

韩老浑浊的眼神突然露出前所未有的清澈,言辞激动的说道。

不是要成了,是已经成了。

这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因为杨亿已经消失不见,带着他的丹炉一起。

他过关了。

场间众人迫不及待去药材堆里抢乌头。

手快有,手慢无。

他们不再是围观的看客,是彼此竞争的敌人。

干瘦青年也去抢了,丝毫没有不好意思。

只有韩老没有动作,他伫立原地,若有所悟。

“老夫炼丹百二十载,今日始知丹为何物。”

“不考了,不考了,徒增笑料尔。”

第一声不考,是不想考,第二声不考,是没必要考。

云州会试是练气修士的赛场,他已筑基,所以没必要考。

场景内其余五人是最先感受到韩老气息变化的人。

“前辈厚积薄发,为前辈贺!”

云州城,韩家。

韩涛抬头看着天空里这副场景,嘴巴都笑歪了。

“十五叔爷筑基了,今日我韩氏又添一筑基!筑基丹师!”

云州仙盟大堂,李三多笑着点评道:

“蹉跎一生,一朝顿悟,不失一桩幸事。”

余青不动声色补充一句:

“也有这副阵图的原因。”

余青感受到李三多投来的咨询目光,解释道:

“这阵图乃是璇玑峰那位精心炼制,内蕴乾坤,不逊中州圣地。”

李三多惊叹一句:“高人手笔,高山仰止。”

很快,李三多意识到一个问题,询问道:“也是因为杨亿?”

余青点头,“若非杨道友参与,那位前辈根本不会来云州,更别说拿出亲手炼制的阵图。”

“你们该好生谢谢杨亿,尤其是这个刚筑基的老练气。”

余青笑道:“我会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