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道官途

第42章 祖地宗祠

字体:16+-

两人聊了很久,但路小风不太可能加入徐家。

一方面自己不是徐家的本姓,甚至和徐家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在这个讲究,血脉亲缘的世家里,也并不能获得很好的发展。

若是仅仅为了一些传承,自己没必要将以后的未来,押在徐家,只靠自己的修为,靠练气士方面的进展就已经足够自己的发展了。

“走吧,去看看你那位朋友参悟得如何?”

“好。”

徐家的长老见劝不动路小风,也放弃了。

两人一起来到童秀才正在参悟的一处塑像前。

塑像前设置了很多供人方便修炼的蒲团。

“这尊塑像所铸的是我们徐家一位儒家前辈,擅长的便是君臣民相处之道的研究。”

“不过你这位朋友,还没有入朝为官,现在参悟这些倒是有点好高骛远了。”

“倒不是,我这位朋友正是有着对这方面有着很深的研究。”

“虽然他没有入仕,但是心中却包含着对君臣百姓之间的深刻感悟。”

路小风就和童秀才就此聊过一些,所以也知道他的想法。

童秀才的观点,和前世“水以载舟,亦能覆舟”的观点,比较类似,认为,不管是为官还是为君,都要考虑好百姓的生计和利益。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路小风看着塑像前的这些人,念出了这句前世经典的话。

这句话最早出自于《荀子》,后又被魏征讲给了唐太宗,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言。

塑像中的文气也对路小风的这句话起了反应,瞬间更盛了几成。

“倒是多谢小友的话,让次塑像中的文气更加活跃了起来。”

“倒是不值一提。”

路小风此举也是为了在塑像前,参悟的童秀才。

但是童秀才明显还达不到参悟此道的水准,两人看了一会,便离开了。

“这种参悟没有个一年半载很难有成就,而且除非是本身便有契合的思想,否则很难获得感悟。”

“朝闻道夕死可矣。”

路小风知道,这种参悟可以说是看运气,当然一旦念头通达获得的好处也是巨大的。

“小友倒是想到开,不过我们族地的这些人也都和小友有类似的想法,只可惜你不是我们徐家的子弟,不然一定会很讨他们喜欢。”

“这样吧,小友你可以擅长的文道?”

路小风想了想,自己虽然对考试的书籍都看了不少,前朝的书也在北邙山的时候了解了一些。

但自己最所熟悉的小说也不在现在的文道体系之内。

或许自己写多了之后,会有一定机会在这个世界,创造一个单独的属于小说一类的文道。

也只有自己学过的一些诗词歌赋方面的文章,借助那些先贤的力量才和这个世界的人平分秋色。

“徐先生,我在诗词方面倒有一些小小的成就,不过您这么问,是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么?”

“这样吧,你跟我来。”

徐长老带着路小风又来到村中的一处祠堂里。

这里正有几个静修的老者,看上去比徐长老的年纪还要大,已经是快走向生命的尽头的那种。

“诸位祖师,弘盛有事求见。”

随着徐长老的话,那些人都睁开了眼睛,盯向两人。

这些人的状态也突然发生了改变,一股强大的气势压将过来。

“说。”

“这位是后进的晚生,虽然不是徐家子弟,但我看他的天赋相当不错,想向祖师们申请,让他参悟先祖的塑像。”

“不可,他是修仙之人,体内已经有练气修为,不可污浊我文道圣贤。”

“无妨,我观此小子,福运连绵,可以一试,或许能给我徐家的将来带来一些气运。”

这里的老者,都是曾经的天才。

现在的状态可以算是闭死关,除非有威胁徐家存亡的事情发生,他们是不会轻易出动的。

徐长老此来,也是为了帮路小风取得一个参悟的机会,因为,按照规定,不入徐家是不允许参悟的。

“祖师们还请给个决断。”

祖师们小声讨论着,终于在一刻钟后有了决定。

“可,不过此人若是参悟了我徐家的文气,需要在徐家担任名誉长老一职,在有生之年,若是徐家遇难,必须出手一次。”

“多谢祖师。”

“小友你可答应?成为我徐家的名誉长老?”

“好,我答应。”

这可以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而且出手,也没有规定非得以命相护。

这徐家如此兴旺,短时间内,也不会遇到什么大的危险。

“既然如此,弘盛先告退了。”

出了宗祠,徐长老才松了一口气。

“虽然我都已经这把年纪了,但是面对这些长辈还是提心吊胆的。”

“这些人是?”

“这些都是我徐家的最核心的力量,都曾经是出现在这西延国历史上的天才人物,至少都是身负十道文气之人。”

“他们虽然已经接近死亡的边缘,但是身体里都有着极为恐怖的力量。”

“他们不和那些塑像之人一样,立像继承自己的文气么?”

“不,他们并不是专修一道之人,会在生命将尽之时,将文气注入到悟道石中。”

“不过这种方式,没有塑像,保留的完整,往往只能做到,三留其一的程度。”

“倒并不是,非得入你徐家才能参悟嘛?”

路小风笑着看向徐长老。

“是,但是我不太想面对那帮人,他们都是我的长辈,你也知道我这把年纪在外面已经是身份最高之人了,但在他们面前...”

“哈哈...”

听到这话的路小风也乐了,这徐长老也不知道一百还是两百岁了,让他还以一个小辈的身份去祠堂的感觉,确实不怎么好。

“走吧,看你有没有机缘了,我带你去其他几座塑像都看看。”

“好。”

“除了辩论之道,和君臣之道,还有几位诗词歌赋之道的塑像,当然最难参悟的要属于天慧之道的塑像。”

“天慧之道,是哪种文道。”

“倒不是世俗所分类的文道种类,这是一种文道的天赋之能,我徐家传承千年,也仅有一位先祖参悟此道。”

“虽是小道,但妙处无穷,这种天赋之能,在平时讲道书文之事,都可借助圣人先贤,辅助自身,可以算是一种通达之道。”

“若是领悟了此道,无论是何种文道,下笔之时,都有如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