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了三日的参悟之后。
路小风终于领悟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望气之法。
望气之法,不隶属于任何流派,算是一项特有的技能,其实练气士也有类似的粗略查看境界的法门。
不过他在吴子的悟道石中所领悟到的这等望气之法,却不仅仅能在近距离的情况下看出对方的境界。
还能远远地看出对方的气运,以及军队的士气等等。
无论路小风是否参与战争,这都无疑是一项极好的技能。
之后的几天,因为没有了这种特意的领悟的想法,他则是又像在祖地一样,沉浸在了吴子的过往经历中。
悟道石重现了吴子当年训练士兵的过程,他也在观摩中,领悟到了武卒的训练之法,并成功地激发出了一道兵家文气。
这道文气,在他们的身体里不断地寻找归处,最终还是进到了他的第一处穴位。
不过这道文气并没有和儒家的文气起冲突,而是安静地呆在了这里。
他也在兵家文气的刺激下,突破了练气的境界,达到了练气七层。
幸好内院悟道的这处地点,设立了结界,他的小小突破并没有引起他人的关注。
除了这两项收获之外,他还领悟到了令旗的修炼之法。
令旗也是兵器的一种,不过区别于个人使用的兵器,令旗是一种为士兵增加属性的兵器。
这种兵器的等阶固定在了将器的等阶,而且炼制的材料比较难以获取,除了令旗的旗杆需要以寒铁打造以外,令旗的旗帜也需要用筑基以上的灵兽皮毛。
‘竟然需要筑基期以上的灵兽皮毛。’路小风有些疑惑了,这些兵家的兵器材料为何会涉及到修士的境界。
不过令旗是将器,本就不凡,他只是有点在意,并没有深思。
其他的九位兵道士子也或多或少领悟到了一些兵家的感悟。
不过像路小风这样领悟到兵道文气的只有一位地级的士子。
他领悟的是孙子留下的悟道石。
孙子的兵道和吴子的,略有不同。
孙子的兵道思想更侧重于攻城拔寨,重视将领军事思想的培养。
这点,路小风在书籍上也看到过一些,更甚者,有些从商之人,也会学习一些孙子的思想,这些理论不仅可以运用到军事。
在商战上也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你们领悟得怎么样了?”
七日后,带队的老师回到了悟道石处,询问起各位兵家士子的领悟进度。
“我已经领悟到了孙子的兵法精华,其他人还没有领悟完吧。”
除了这位地级的士子,其他人都没有接话,包括路小风也还在参悟当中。
“你们的老师将出发,前往北边战场,地级以上的士子是否愿意跟随参与这次战争。”
纸上得来终觉浅,其实参与战争才是兵道进展最迅速的方法。
所以两位地级的士子,也都停下了领悟,准备跟随老师前去战场。
“好了,大家先停一停,先跟老师告个别吧。”
虽然士子在领悟的时候,按道理来说不应该打扰,但是战争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残酷的,更何况这些兵道之人是需要直面战争的。
所以带队老师才打断了其他士子的领悟。
几位兵道老师也跟自己的学生们做起了告别。
包括教授路小风的孙老师。
“感悟得怎么样了?”
“还行,领悟到了吴子的兵道,还领悟到了一道文气。”
“真的啊,看来我没有看错,你果然很有天赋。”
“尽快晋升到地级,然后到北方战场来看看吧,那里才能得到最快的进步。”
“嗯,我会努力的。”
虽然嘴上答应着,但路小风也知道,自己才黄级,离地级还远着,按照学宫的制度,自己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和考试才能达到。
“也不知道这次要去多久,我给你个建议吧。”
“孙老师您说。”
“我看了你的成绩,其他三门的成绩都是A级以上的评价,但是纵横家的成绩只有A+。”
“我也认得带你的那个疯子,他虽然课上得不错,但是为人戾气太重。”
“在他手下的学生,从来没有得到过S级的评价,所以我建议你放弃纵横家的课程。”
“放弃?”
“嗯,为了尽快晋级到黄级,你必须每门课都达到S级的评价,而纵横道这门课,他不可能给你S。”
“他只认为自己才是最强的,其他人无论怎么样,都不可能得到他的完全认可。”
“所以说我其他的课程都是S评分?”
“嗯,我特意把你的试题都调出来看了,那几个选择多门课程的士子中,你的答卷是最完美的。”
成绩的公布只有综合成绩,就是A+,路小风还以为是自己因为时间不够,答的不够完美,所以才会是这个成绩。
但他仔细想想,自己的儒道成绩,在这帮新生中,拿到前列可以说毫无压力,而兵道的孙老师,肯定也是会给他S评价。
法家的老师,虽然他打的交道没有跟孙老师多,但从孙老师的话中,他也听出来了,这位老师给他的也是S级的评价。
所以他的A+的最终成绩只会是因为纵横家的那位老师。
而学宫晋升的标准,就是凭着综合成绩的评价,也就是说他如果是S级评价的话,就会比现在晋升得更快。
“我考虑考虑吧。”
路小风有些不愿意放弃这门课,但是从晋升的角度来说,他最好还是只修儒、兵、法三门。
“好了,我要说的也就这么多了,上次帮你借的卡就是,这次和你一起的张超的卡,你现在已经晋升到地级了,找个机会把卡还给他吧。”
孙老师所说的张超,正是这次一同参悟的士子之一,也是孙老师曾经带过的学生。
“哦,对了,老师我有东西交给你。”
路小风想了一会,借来了纸笔,将自己领悟到的武卒的训练之法,写了出来。
“这是吴子的武卒训练之法,孙老师您应该会用得上。”
“好,那就多谢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