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长,我乃福陵山高老庄人林奇。”林奇抱拳报出自己的籍贯姓名。
“你是净坛使者罗汉的老乡,刚好我是流沙河陈家庄人。”陈道玄道。
“嘿,缘分啊。”林奇道。
“确实是缘分啊。”
“相公,你们在叙旧啊?还打不打啊?”小蝶道。
“老乡打老乡,两眼泪汪汪,不打了不打了。”林奇道。
“不打了不打了。”陈道玄也道。
“陈兄,这是我的朋友…”
“别说了,我这里有颗还魂丹,你快给她吃了吧。”陈道玄将一颗黑色的丹药递了过来道。
“真的是还魂丹,拿着吧”见林奇有点迟疑,陈道玄有点急道。
“相公,我相信他。”小蝶道。
“还是弟妹好啊。”陈道玄道。
小蝶将那颗黑丹吞了之后,一道光芒闪动,又变成了一位少女,从样子看比之前大了那么一点,可以看出这还魂丹不止可以疗伤,还可以增加修为。
“谢谢道长。”小蝶忙行礼道。
“弟妹不必客气。”
陈道玄的道场旁边,三人架起了一堆火,正烤着从附近带回来的山鸡,陈道玄从隐秘空间搬出了两坛陈酒。
“兄弟,说真的,兄弟我妒忌你啊。”酒到酣处,陈道玄突然拉着林奇道。
“我什么都没有,有什么好妒忌的。”林奇道。
“我羡慕你有这个这么漂亮的娘子,当年…当年…,呜呜…”陈道玄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果然酒逢知己少,有酒有故事。
陈道玄拜师奉天观,刚入门不久随众外出修炼的时候,在山崖上不慎踩空,差点掉落崖谷,幸得一位师姐出手相救。
“自那一刻起,我就觉得我这一生是属于她的了,在与她相处的那段时间来,应该是我自出生以来最为快乐的时光,也将是我一辈子最快乐的时光,可惜,在一次外出抓妖的时候,我由于立功心切,冲在了前面,没想到中了妖人的埋伏,她为了救我,身受重伤…啊啊啊。”陈道玄痛哭不已。
“我会起死回生术,或者可以帮你找找她。”林奇道。
“起死回生术?她都没死。”陈道玄茫然道。
“不是,没死你哭那么厉害干嘛啊?后来呢?”高朝问道。
“后来因为这事我被逐出了师门,在三年前,我在追杀一只狼妖的时候,救了一位重伤的道长,他在临死前传我《修玄诀》,还将这处道场和隐秘空间留给了我。”陈道玄说完,仰头将一碗酒喝个精光。
“在这三年来,我是见妖杀妖,见鬼灭鬼,直到遇到你们,我才发现幡然醒悟,我以前的确错了,你说得对,人有时候比妖魔更可怕,弟妹,对不起啊。”
“没事没事,都是自家兄弟。”小蝶摆手道。
林奇以前觉得自己很能吹,直到今晚他才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之前他觉得陈道玄就是一个死古板的修道士,没想到也是一个情痴,而且还是一个话痨。
唠嗑了整整一个晚上,小蝶与高朝都已经睡了一觉,第二天醒来,看到是两个黑眼圈大男人在边喝酒边吹水。
“陈道长,我们就此别过,等我找到了自己的前世后,再来找你喝酒。”林奇道。
“祝你好运,等我突破了地仙境界,我也跟一样到处闯**闯**。”
临别了,两人还紧紧相拥一下,就如即将分离的恋人一般难分难舍。
“相公,我也要。”小蝶扑进了林奇怀里道。
林奇计划的下一站就是三界大名鼎鼎圣婴大王修炼之地:火云洞,位于钻头号山的枯松涧。
林奇本可以绕开乌鸡国,然后在荒野山林里面施展法术前行,但突然心血**,他想进去乌鸡国里面看看。
比起大唐天国,乌鸡国最多算是一处城都,但城墙高垒,城头派强兵守关,确保城中百姓安全。
三人来到了城下,看到了城门的石匾牌上刻着三个大字:乌鸡城,字体工整有力,透露着一丝佛家特有的气质,据说这块石匾,还是当年假冒国王的狮子精所写,但奇怪的是,国王复活狮子精被文殊菩萨收走后,国王居然下令,自他此后的历代帝王不得以任何借口更换石匾。
“难怪他们之间还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高朝看着那块石匾道。
“也许吧,世间帝王有特殊癖好者不少,少他一个不少,多他一个也不多嘛。”林奇也道。
“相公,你们在说什么呢?我怎么一句也听不懂。”小蝶问道。
“你们三个,从哪里来的?”三人在城门被两士兵用长枪给拦住了。
“我们是从宝象国来做生意的。”林奇道。
“走什么生意,我看你们三人两手空空,特别是你,皮细肉滑的,肯定是宝象国的奸细。”其中一位士兵指着林奇喝道。
“兵哥,你别以貌取人好不?我年轻身体好,为什么就不能皮光肉滑?我两手空空?我走的是精细生意,难道拿出来大摇大摆招摇过市吗?”林奇喝道。
“精细生意是什么生意啊?”士兵被林奇一喝,态度好了不少,果然都是些欺软怕硬的主。
“你过来点。”林奇故意往周围扫了几眼,让士兵靠近,手里拿出一窜珠子塞给了那名士兵道“兵哥辛苦了,我们兄妹三人一路风尘,就是做点这样的小本生意,麻烦大哥放行 一下。”
“哦,原来如此,好说好说。”
士兵收了东西,态度好的不得了,忙将长枪拉开让林奇等人入城。
刚入城,在城门的右手边有一块长长的黑碑,碑上贴着罪己诏,也是那位被弄死在井底横尸三年那位国王留下来的,在罪己诏上面,列举了很多一些小过错,最重要在下面,就是凡眼不识佛,冒犯了文殊菩萨,自己有罪云云,事情说得很详细,但言语间却没有感觉有多少认罪的诚意。
乌鸡国经历了百年前那场风波后,历任的国王都勤政爱民,乌鸡国在百年间风调雨顺,国运得以传承,也化解了几次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