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一碗孟婆汤开始

第四十六章 修仙从一碗孟婆汤开始

字体:16+-

荆轲刺秦失败,秦王大怒之下问罪燕王。

燕王为求自保竟然奉上太子丹的人头,以求秦王息怒,放过大燕……

然而秦王哪会如他之所愿,一时之间大军铁骑挥师北上,终于踏碎了燕王最后的美梦。

荆轲死,太子丹亡。

大燕终于成了历史中的传说,而太子丹易水相送荆轲一事,也成了大秦之后千古传说的佳话,正如张良当日所说的那样。

身在杏花村中的孟长生,继续着半日修行,半日卖酒的日子,不同的是眼下的他沉默了许多,只盼着那神棍之事了结。

只盼着师傅老道士挥手之间,把自己跟小灵儿带回黄泉村里。

他有些想念日日上桥的母亲,想念灵山上的凤凰小舞,想念姐姐精卫和村里的一帮老人了。

天下风云起我辈,我关上门窗的那一刻,这些风云便再也入不了我的眼。

夏至未至。

咸阳城又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这一回的震动甚至超过了荆轲刺秦,让天下震动,不知道有多少人因此人头落地。

话说呆在皇宫里的神棍卢生、侯生等人,在徐福出海之后,便不分昼夜替秦王炼所谓的仙丹。

然而卢生在自己府上发生那件大事之事,也一直忐忑不安,生怕一个差错便被秦王砍头。

再加上后来发生了荆轲刺秦的大事之后,眼见开炉炼丹失败之事将要露馅。

再加上不知死活侯生等人的私下妄议秦王的为人、求仙等事,在得知禁军将此事告之秦王之后……连夜带着二个心腹携带秦王求仙用的巨资出逃。

秦王知道后龙颜大怒,故而迁怒于天下方士,下令在皇城搜查审讯,前后抓获四百六十人……命令禁军当众全部活埋……

于是,在焚书不久的大秦终于上演了历史中一直误传的坑儒。

得到消息的孟长生关上杏花村的店门,挂上东家有事,改日再售的木牌,叫了一辆马车往书院方向而去。

路过街头的他切了五斤酱牛肉,妹妹和夫子在山上生活清苦,他要去看看他们。

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当下,去雪山之下煮一壶灵茶。

笑看这一城的风云。

心心念念,成天耽心的他终是没有改变这时间长河中的结局,也算是完成了他当初跟师傅老道士的承诺。

拾阶而上,一路欣赏沿路的风景,花了半个时辰拍响了夫子的院门。

听到动静的小灵儿欢叫一声出来应门,看着孟长生问道:“哥哥今天怎么舍得来山上看小灵儿了,有没有带好吃的?”

孟长生拉着她的手往里走去,边走边说:“买了你喜欢吃的酱牛肉……你师兄张良呢,如何不见他的人影?”

小灵儿一听,大声跟客堂里喊道:“老师,哥哥带了牛肉上来,有酒喝了!”

完了接着说道:“师兄说韩国老家来了人,他一早就下山去自家的院子去了。”

孟长生摇摇头,心道这家伙竟然下山去了,想跟他调侃一下卢生的破事,看来今日得落空了。

随着小灵儿进到客堂,夫子已经换茶煮水,准备以茶待客了。

孟长生拉着小灵儿坐下,跟夫子见了礼,将买的牛肉取出放在桌上,然后也不说话而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呢喃道:“俱往矣!”

夫子一愣,看着他回道:“好一个俱往矣……只是这样的结局不好吗?”

孟长生没想到夫子会怎么回答他,一时有些失措,皱着眉头问道:“这样好吗?那些死去的人,他们真的该死么?”

夫子给兄妹二人倒上刚煮的热茶,看着他认真地说道:“君王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样的结果只会代代相传,不停地上演。”

“难道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样的故事也会一直重演么?”

看着面前的夫子,孟长生有些迷惑了。纵然他将空海的书山看了又看,其中有此道理却依旧不能完全明白。

“我还不是圣人,不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孟长生喃喃地说道。

夫子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看着二人笑道:“因为你还不是圣人,所以你才会迷惑。只是,如果你一直迷惑,只怕有些道理圣人也无法为你解答。”

捧着一杯灵茶喝了一半的小灵儿突然间停了下来。

看着夫子问道:“老师,你是圣人么?圣人是什么?我怎么从来没听哥哥说过?”

夫子刹那之间被小灵儿问住了,半晌说不出话来。

过了一会才看着孟长生问道:“当下一统七国的秦王,在你看来算得上是圣人么?”

孟长生想了想,摇摇头:“不算!”

夫子又拦着问道:“在你所接触的君王里,有哪位算得上圣人?”

孟长生低下头来,从大唐到千岛国,再到后来死在大师姐怀里的唐皇,以及西域皇朝那未曾谋面的皇帝……

过去的一切如云烟一般在他眼前一一浮现,若非要找出一个来,唯有大师姐的唐皇,算得上半个圣人,毕竟他做了许多对百姓有益的事情。

“实在惭愧,晚辈接触之人太少,若非要找出圣人,那也只能算是遇上半个圣人吧。”

挥挥手,将眼前的云烟尽皆抹去,孟长生恢复了清明的神智。

夫子看着他眼里流露出如泉水一样干净的眼神,不由得赞叹道:“天地尤且不仁,更何况君王乎,要想入圣实在是难之又难。”

小灵儿的听不懂两的的对话,忍不住打断了夫子的说话。

看着他问道:“老师,怎么样才能算是圣人啊?我哥哥会不会有一天变成圣人?”

夫子点了点头,认真地说道:“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

孟长生却是听懂了夫子的这句话,看着他回道:“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这,便是圣人么?”

“原来是这样啊,那么哥哥你要加油了哦,小灵儿可是看好你哩!”

心思单纯的小灵儿这个时候并没有去说夫子会不会是圣人,而是想着自己的哥哥会不会有一天会成为圣人。

夫子看着兄弟两人点了点头,笑道:“你若明白了成圣的道理,又愿意身体力行,自然有成为圣人的一日。”

不料孟长生看着他摇摇头,淡淡地说道:“晚辈眼下没那么心思,只想着我那师傅何时会来,我有些想家了……”

小灵儿一愣,看着孟长生问道:“哥哥,老爷爷要来接小灵儿和哥哥回家了么?”

孟长生看着她笑道:“我那师傅有些不太靠谱,得他心血**记起来我这个弟子,才会挥一下衣袖来到这里。”

夫子一听,不由得在心里苦笑连连,心道这话也只有你才敢说。

要是让那家伙听到,说不定还要责怪自己不会教人。

“正如你所预料的那样,神棍卢生已经逃出一皇城,只怕终其一生都不敢再踏入咸阳,此后你跟张良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夫子换了一个话题,将视线拉到了张良和卢生的身上。

孟长生却不以为然,看着夫子淡淡地回道:“晚辈从来就没有把卢生当成威胁,只是怕他会伤害到妹妹而已。”

小灵儿看着桌上的酱牛肉,早就忍不住了。

拉着他的手说道:“哥哥,小灵儿肚子饿了……”

孟长生一听乐了,摸着她的头笑道:“妹妹这这话要是让张良听见,他肯定以为夫子在虐待你呢。”

说完摇摇头道:“你去洗手,我去拿碗筷,夫子要不要喝一杯?”

夫子笑道:“今天得好好喝上一杯才行。”

……

待着三人将孟长生带来的牛肉吃了一半,去年春天酿的高粱喝了半壶,夫子跟小灵儿张罗将茶桌搬到了门外的屋檐底下。

“这里一眼望去,就可以看到大秦的皇宫!”

夫子看着烧水煮茶的小灵儿,满意地说道:“小灵儿只是花了一个冬天,一个春日,便将茶道、琴道学得有模有样,你这个做哥哥的有何想法。”

孟长生顺着夫子的目光,往山下远处的皇宫望去。

有一幅幅的画面在他眼前闪过。

那个大唐三湘古镇北门口的小哑巴,那个离开后再也没有音讯的小女孩……那些自己打小玩在一起的小伙伴们。

那个离开后再无消息的大姐红姑,那个名震三湘的女土匪。

离开了女王墓的师傅,以及留下来的二师兄,以及跟花仙子一起离开的养母梦姨。

那个在赶尸棚里遇上的大叔李一白,以及大唐的皇后娘娘杨小环。

那个千岛国要做自己学生的女子皇甫芷兰,以及去了白雪城的忘川雨儿。

以及失去了唐皇的大师姐,和嫁给了唐三的如画师姐。

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时光,那些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的朋友、亲人。

那个在九天之上某处未知之地,从未谋面的亲生母亲啊……

闭上眼睛的孟长生,有两颗大大的泪珠滴落,打湿了他如雪的长衫。

轻声呢喃道:“俱往矣……我还在这里,那便足矣!”

正在招呼小灵儿往壶里落入灵茶的夫子听着孟长生这句几不可闻的呢喃,看着他当下的神情,禁不住在心底暗叹了一声。

心道俱往矣,然而人非草木,皆能无情?

看着小灵儿,夫子若有所思地问道:“小灵儿,你哥哥想念母亲了,你呢?想不想回家去?”

小灵儿抬头看着捍着衣角轻拭脸上泪痕的孟长生,小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只因她从来没有看见过哥哥在自己的跟前掉眼泪。

一些间有些手足无措的她,伸手位着孟长生的衣袖,轻声说道:“哥哥,小灵儿跟你一起回家……”

擦干眼泪的孟长生看着眼前这个长大了许多的妹妹,柔声说道:“就跟妹妹一起回家,等着师傅过来,带我们离开这里。”

夫子眼见兄妹两人已生离意,也有一些感慨,心道差不多,是该离开了,虽然一切都太匆匆一了些。

正在此时,无风无雨的雪山上突然有一道彩虹跨过天际,出现在三人的眼前。

“好美哦,哥哥快看,有彩虹哩!”小灵儿眼尖,大声喊道。

夫子扶须微笑,指着天边的彩虹问道:“若从你穿越三界,涅槃重生之后说起,在你看来,你是从何时走上修仙之路的?”

正拉着小灵儿手指彩虹的孟长生,望着天边的那一抹色彩,心中思绪万千。

稍停片刻之后,静静地回道:“修仙,自然是从一碗孟婆汤开始!”

……

(完)

PS:写到这里,要暂时跟亲爱的你说一声再见了。

或许有一天我还会接着将这个故事写下去,那是后话。因为篇幅问题,我将焚书、坑儒、刺秦的故事串在了一起,大家且当戏说吧。

就象孟长生说的那样:俱往矣,我还在这里,那便够了。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