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第一纨绔

第七百六十九章 唯一的选择

字体:16+-

在签订了《炎黄十条》之后,刘远风就带着若晶立即赶回了炎黄大陆。

随后,李沧义也带着黄族的谈判使团乘船赶往炎黄大陆,准备与大汉的使团就落实各种细节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谈判。

而刘远风在回到炎黄大陆后,也立即召集一班大汉重臣们宣布了所有的事情,并任命许军和宋云海为正副谈判大臣。

当然了,大汉的臣子们对《炎黄十条》的内容并无什么异议,但对刘远风带着皇后私自冒险深入敌境的行为齐刷刷地予以了严厉批评。

远在圣都的闵傲强甚至专门写了万余字的奏折痛斥刘远风的行为,逼的刘远风不得不下诏反省并保证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而凌河在得知刘远风借助他麾下的海船偷偷到圣土大陆跑了个来回后,据说这位战功赫赫的海军元帅,当场冷汗直流,连续几天晚上都被噩梦惊醒。

……

此刻,被汉军团团围困的江平城内,早已是一粒粮食都没有了,姚锦晨身为大元帅,每日也只有一碗糠皮粥和一碗野菜汤的食物配给,至于最普通的黄族底层士兵和平民,已经开始有因为吃土而死的人了。

这一天,终于有人以大虞圣皇钦差大臣的身份叫开了江平城的大门。

姚锦晨看完眼前这道圣旨,近乎疯癫地笑了起来,最后,他长叹一声,痛苦地对那个年轻的姚姓钦差大臣说道:“我们付出了一百多万人战死的代价,没想到最后竟然是这样的结局!

既然事已至此,那我自然也会遵从新任圣皇的旨意,下令全体大虞远征军放下武器,出城接受遣返。也希望炎族人真的能保证这二十万黄族人的衣食,确保他们都活着回家!”

“元帅放心吧,战争已经结束了,真的结束了!”这位姚氏宗族的晚辈钦差认真地说道。论辈分,他比姚锦晨还低两辈。

“好,那就好!”姚锦晨无力地说道。

从当天下午开始,一队队面黄肌瘦的黄族士兵走出城门,将武器和铠甲放在指定的地方,那里有大汉的士兵统一收集保存。之后,这些士兵们就可以在城外的临时营地里享受到久违的米粥和蔬菜了。

姚锦晨站在城门楼上,看着远处飘起的炊烟,对身后的钦差大臣说道:“看起来,刘远风确实说到做到了,本帅也就放心了。”

“是啊,元帅,现在出城的已经是最后一批守军了,您……”

这个钦差大臣实在不好意思直接问姚锦晨自己打算什么时候出城投降,但他又不得不问,毕竟这是他的使命。

“哈哈,放心吧,我不会赖着不走的!记得当初我率领大军攻下魏城的时候,炎族的魏郡郡守杨宇焕为了保护城内的军民,先是下令开城投降,最后又孤身从城头跳了下来,就摔死在我的马前。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个勇士,却又是一个迂腐的傻子!

我当时想,如果换做是我,要么就率领全城守军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要么就先暂且保全性命,日后再图复仇,完全没必要既投了降又送了命!

可今日,当我也面对这样的情景时,我却发现,杨宇焕做的其实才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姚锦晨悲凄地笑道。

“元帅,您……”

那年轻的钦差大臣从姚锦晨的话中听出了一丝不好的意思。

“那份《炎黄十条》的内容我看过了,我在魏城屠杀过五千降卒,符合协议中战争罪犯的定义,我也确实应该为此承担罪责。

但是作为大虞的亲王和元帅,我不会去让炎族人把我关进监牢,然后再利用审判的机会羞辱我!

再见了,希望你们能够得到你们想要的和平!”

姚锦晨说完,便纵身一跃,从江平城的城头跳了下去,如同当年魏城的杨宇焕一样,摔死在了自己最后镇守的城池外。

……

河阳城行宫中,响起了一个男人痛苦的喊声,“刘炎黄!不要!我的儿子怎么能起这么难听的名字!我不同意!”

若晶也很无语地对刘远风说道:“我也不喜欢,可是这个名字是两族的大臣们一起决定的。当黄族的大臣们听说我们的儿子还没有名字时,坚决要求他的名字里一定要有体现土神信仰的字样。而宋云海和许军也就顺势提出来,咱们儿子的名字同样要有火神信仰的字样。

他们就这个名字又争论了整整一天,最后,他们达成了一致协议,就叫我们从‘刘火土’和‘刘炎黄’当中选一个,这样才最没有争议。

我想,你肯定不会选‘刘火土’吧?所以,这个名字其实已经定了,我们俩只是被通知一声,他们显然并没有真的打算征求咱们的意见。”

“怎么能这样!那可是我们的儿子啊!”刘远风无奈地说道。

“还不是都怪你,早就让你起名字,你偏不起,现在好了吧,起名字的权力被剥夺了!

而且两边的谈判代表都是想看你笑话的人,怎么可能给咱们的儿子起好听的名字呢!你啊……就是可怜了我的儿子啊……”若晶埋怨道。

这时,一个内侍在门外说道:“禀皇帝陛下,圣后陛下,唐丞相求见。”

“哦,让永起进来吧!”刘远风说道。

很快,唐永起走了进来,规规矩矩地施礼道:“臣唐永起见过皇帝陛下,圣后陛下!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圣后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怎么又这么多礼,你倒是也不嫌累!”

刘远风上前一把将唐永起拉了起来。

“礼不可废啊!”唐永起一如既往地说道。

“好吧,拿你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永起啊,你这头发又白了不少,身体重要啊,还是不要太累,事情能让下面人做的,就让下面人做,不要总是事必躬亲啊!”刘远风看着唐永起疲惫的面容,忍不住说道。

“陛下,臣最得力的两个手下,宋云海和许军都被您派去跟黄族人谈判了,他们原本的工作就也都要由臣来做了!如果陛下真的心疼臣,那不如亲自主持跟黄族人的谈判,让宋云海和许军回来助我处理政务!”唐永起立即说道。

“咳咳,朕刚才说什么了吗,朕怎么不记得了呢!哈哈,永起今天来是有什么事儿吗?”刘远风打了个哈哈说道。

“回陛下,迁都的事情已经开始正式操作了,不过这河阳城成为新的都城后,应该有个新名字,臣是特地来请陛下为新都城定名的。”唐永起说道。

“都城名字!嗯……既然是大汉帝国的都城,那自然就应该叫‘长安’,对,就叫‘长安’!”刘远风想了想说道。

“长安,长治久安!好名字!臣这就下去安排一应事宜了!”

唐永起拍了句马屁就告退了。

其实对于迁都的必要性,除了众人公开说的那些理由外,很多大汉重臣心中都还有着另一个必须迁都的原因,那就是圣都城距离雪原郡太近了。

在过去几年的一系列战争中,狂战军团与德天军团的战绩有目共睹,所有人都见识了古卑骑兵的战斗力。古卑骑兵全力奔袭的话,最快两天多就能到达圣都城外,刘远风当年带着古卑骑兵突袭圣都拿下杨政侗的时候,就已经演练了一次这样的情况。

虽然现在的古卑人与大汉朝廷关系非常融洽,但谁又能保证几代人之后,双方依然如此融洽呢。一旦大汉朝廷内部出现什么特殊情况,古卑人对圣都的影响力就将变的非常大。

而如果将都城迁到河阳郡,那么古卑就彻底成了一个远离大汉中央的边疆小藩,所能对大汉政局产生的的影响力也就会大为下降了。

只不过这个理由是谁都不会在正式场合说出口的,至于蓝宝音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那就谁也不知道了。

……

大汉德祈五年冬至,在新都长安城外,刘远风下令搭建了一座庞大的祭坛,进行了大汉迁都后的第一次冬至大祭。

而这次大祭,也是炎黄大陆历史上,第一次同时祭祀火神、土神、风神、水神,并奉自然之神为最高神的祭祀大典。

炎族四大宗族的宗主,黄族姚氏、叶氏、李氏的家主,古卑族的新任族长蓝宝音,西南宁族、离族族长以及夜兰部落的代表都参加了这次大祭。

刘远风和若晶所穿的皇帝龙袍与圣后凤袍中,均以黄色为底,象征土神,以浴火赤龙或火凤凰图案位居中心,象征火神,以流动之祥云象征风神,下衬四海水纹象征水神。

在祭坛上,刘远风大声说道:“自然之神是超越一切时间与空间而存在的造物主,绝对理性的化身,以至善之身化为整个自然界,而火神、土神、风神、水神等都是自然之神分化出的过渡之神,这些神明又创造了人类。

过去的几千年里,虽然各个神的子民在互相的征战、残杀中,都打着神的名义,但谁也没有真正得到神明的保佑,因为所有的人都是同一个真神的后代。

如今,各大神明终于通过爱与恨的交融再次实现了融合,全善的完全的自然之神再次诞生并布恩泽于天下子民,全部神的信徒都将得到救赎,让所有的人向神忏悔以往的罪恶,重新点亮人们的信仰,回归神的怀抱……”

在祭祀大典上,刘远风正式宣布,定第二年改元炎黄,为炎黄元年。从此,圣汉历代国君继位都未改元,炎黄纪元成为了炎黄大陆与圣土大陆的公历纪元,一直延续了下去。

……

炎黄文摘:在成祖陛下签订了《炎黄十条》后,一直有一些人质疑陛下做了过多的让步。陛下则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下了这么一段话:“人只有懂得舍与得,才能做好取与舍。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去做取舍的过程,聪明的人懂得舍与得的关系,所以主动去做取舍,普通人不太懂舍与得,只能被动的去取舍,最傻的人完全不懂舍与得,便从不做任何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