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食狂

264:現實殘酷

字體:16+-

範麗實驗室。

劉家特意從帝王宴餐廳把趙強借調過來,加上秦泠,他們三人決定聯合攻關台鯗製作流程,爭取原汁原味的複原《隨園食單》中的台鯗。

和上次的醋摟魚和煨銀魚不同的是,他打算用最正統的實驗室做法,來複原這道菜。畢竟實驗室內取得的數據,是獲得權威認可的。機器不會說謊,儀器也最具有說服力。因為要發表論文呀。

從台州空運來的石首魚,每一條都是精挑細選,采用三兩到四兩之間,誤差不超過10克。台鯗,顧名思義,台州之鯗。也隻有台州的石首魚,才能做出最正宗的鯗。這和水土、天氣、環境密切相關。

一般正統的傳統做法,在冬令時和春交之際,用最鮮活的大黃花,從脊背用刀剖開,挖去內髒清洗幹淨,去黑膜擦幹。用南方常見的竹子條撐開整條黃花魚,掛在通風陰涼處慢慢陰幹,吃的時候,無論是蒸煮還是燉湯,味道非常美味。

這道菜東南沿海家家戶戶會做,常有青苔板街雨如絲台州鯗美尤勝雞的說法。

此時的季節,按理說劉家應該采用成品魚幹製作,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自己想要的台鯗。

但是,論文所需要的台鯗,是需要從食材到成為美食整個過成的數據。而不是拿著半成品去湊數。整條數據鏈必須完整契合,缺一不可,否則論文是無法發表的。

三個人齊齊上手,把一條條黃花魚洗淨,從脊背用利刃剖開,內髒去除,采用玉泉山水反複衝洗幹淨,最後采用幹燥的龍山小米麵反複搓洗魚身,直到徹底不粘手為止。

為了保證充足的食材不至於影響試驗,三個人幹脆把一整箱四十多條魚全部處理完畢。

不得不說試驗是非常吃錢的,這四十條精挑細選的野生黃花魚,加上運輸費用就超過了兩萬塊,每條魚達到五百塊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