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商业大佬给年轻人的创业忠告中,能挤进前三条的肯定有“不要跟好朋友合伙做生意。”想必应该是很多人都在这条上面吃了亏,才会不约而同的提出这条经验。
其实想一想就知道,跟好朋友交换的是情感,讨论的是生活。而跟生意伙伴交换的是利益,讨论的是生意。大部分人擅长交流情感,而不擅长交换利益。因为前者是我们从小就开始练习的,而后者大都是成年后才接触的。所以一旦情感和利益交织在一起,往往就会触**绪反应。
关系融洽的两家人共谋生意,但却因为经营理念不和,矛盾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不知怎的,最后竟走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故事要从2011年4月29日说起,那天,英国北安普顿的接警中心收到了一通求救电话。
打电话的人没有说明情况,接线员只在电话里,听到有女人在惊恐地尖叫着,过了几秒钟,电话就被挂断了。
感觉到此事不对,接线员马上将报警人的大概方位记录下来,让警方前往一个叫科林树的公园。
警方火速出警,赶到了公园,地毯式搜查之后,却什么异常都没有发现,鉴于此前他们也曾接到过恶作剧报警,警方便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打道回府了。
其实当时的GPS定位还不太精准,常有误报,如果警方能把周边排查一番再收队,那也许本案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在两天后,当地警方又接到一通报警电话,一个叫杰森的男子在电话里说,他的邻居一家好像出事了。
随后,顺着杰森提供的住址,警方找到了这家人居住的先锋路10号。根据住址登记的档案信息可知,这一家人是英籍华人,男主人46岁,名叫丁继峰,是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化学系的一名讲师。
他的妻子叫崔鸽,精通药理,在当地开了一家中药店,生意不忙的时候也会做一些翻译工作。
丁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丁欣已经18岁了,在校期间成绩优秀,案发前不久,刚收到诺丁汉大学医学院的录取通知,马上就要去学校报道了。而丁家的小女儿只有12岁,名叫丁欢。在爸妈眼里,她和姐姐小时候一样聪明伶俐,在校的表现也非常出色。
这一次警方没有扑空,他们赶到了现场,强行破门而入,开门之后,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个典型的凶案现场,血迹到处都是,非常可怕。这么形容并不是夸张,是因为除了大女儿丁欣之外,其他人只能通过牙科记录来确认身份,尸体已经被破坏得无法辨认了。
是的,这一家人全部被杀了,没有留下一个活口。其中,男主人被捅了23刀,妻子被捅了13刀,两个女儿的伤势分别是11刀和4刀。这些仅仅是肉眼可以辨认的,而血肉模糊的部位已经无法分析了。
更令人绝望的是,事后警方才发现,两天前报警的人正是丁欢,但他们找错了地方,错过了最佳救援时间。
警方在查案时,除了现场勘查,搜集证据之外,通常也会去分析死者的社会关系。在本案中,法医提供的尸检报告,为关系分析起了关键性作用。
报告上显示,这四名受害者无一例外,胸口都有严重的刀伤,目的就是破坏心脏。显然凶手是铁了心想要这家人的命,因此,他一定与这家人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下手才会如此狠毒。
没多久,警方就根据死者一家的社会关系网,敲定了本案的嫌疑人,53岁的英籍华人男子,他名叫杜安翔。
好巧不巧,在丁家灭门案发生的一天后,杜安翔的妻子陈灿曾打电话报过警,她说自己的丈夫留了下一张没有前因后果的诀别信,就再也没有回来过。显然,这是犯人畏罪潜逃了。
当天的报警电话里,陈灿表现得非常慌张,但她担心的可不是丈夫的失踪,而是赶紧拜托警方确认丁家的情况。接到报警的当天早上,警方去过丁家,敲门后等了很久也无人应门。但没有搜查令,警方无权私闯民宅,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警方没有对此深究。
直到丁家的邻居杰森发现情况报了警,这场凶案才被公诸于世。
至于陈灿为什么会担心丁家,这就要说回在丁家与杜家之间,持续了7年的官司拉锯战。
杜安翔和妻子陈灿原本是应聘到英国的中医师,拿着工作签证。1998年,两家太太因为中医相识,逐渐熟悉。慢慢地两家人也开始了互相走动。
就在这时,杜家的签证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为了留在英国,这对夫妻就提议,希望和丁家合伙开个中药店,合作方式是丁继峰夫妇当法人,再以雇主的身份聘请杜安翔坐诊看病,所得收益五五分账。
都是在海外的中国人,互相帮助也是应该的,丁继峰夫妇就同意了杜家的请求,中药店也顺利的在几周后开了张,杜家夫妻二人也如愿留在了英国。
可好心并没有换来好报,因为中药店的位置离丁家较远,他们住在车程一小时之外的隔壁区,所以无法每天到中药店里盘查账目,所以杜家夫妇二人便擅自做主,把每天的收益留下来,不交到银行,故意逃税。
毕竟是合伙开店,逃税的事还是被丁继峰发现了,可杜安翔根本就没想过要遵纪守法,甚至还劝说丁继峰,说收入装进荷包就好了,干嘛要报税呢?
但如果将来发生税务问题,丁家夫妇作为中药店的法人,是要承担相应责任的。所以丁继峰先是劝说再是警告,但杜家夫妇还是经常私扣收益,慢慢地两家就因为这件事有了矛盾。
眼看阻止不了杜家夫妇逃税,丁继峰就选择了报警。面对执法者,杜家生怕被遣返回国,瞬间服软了,央求着丁继峰撤诉。
考虑到杜安翔夫妻二人背井离乡,在海外讨生活也不容易,丁继峰于心不忍,随即撤回了起诉,同意私下解决,但条件是杜安翔和陈灿必须离开中药店,两家不能再合作了。
不过,这只是口头约定,丁家夫妇基于对朋友的信任,没有要求任何书面保证。
但杜家心中根本没有感激,只有无尽的憋屈,他们一拿到工作签证,就翻脸不认人,扮演起无辜的讨薪者,将名义上的雇主告上法庭,让他们赔偿损失。
杜安翔首先起诉了丁太太,追讨自己在中药店时的薪酬,之前说好的合作方式,双方根本没有书面协议,所以杜安翔就钻了空子。即便丁太太不服,提出了上诉,但两次判决下来,丁家都必须赔偿三万英镑以及一大笔律师费给杜家。
当初出钱出力帮杜家留在英国,如今却被反咬一口,丁继峰夫妇咽不下这口气,他们找了一位名叫鲍尔的白人朋友来帮忙。
鲍尔从事过房地产生意,擅于钻法律的空子,他帮助丁家处理了房产。具体操作方式非常鸡贼,一般人还真想不到这一层:鲍尔先是用低价收购了丁家的房子,然后再以主人的身份,允许丁家继续住在原来的房子21年。
处理完房子之后,鲍尔又用各种方式将丁家的财产转移出去,这样,在丁家夫妇的名下,根本没有一笔属于自己的财产,而“破产”的他们,自然也就“没有钱”赔偿杜安翔的薪资。
杜安翔拿不到赔偿,不甘心地又去起诉鲍尔,想把丁家的房子要过来。
可法院这一次站在鲍尔这一边,人家想怎么买卖房产都是自己的自由,所以杜安翔最后被判败诉,而且必须赔偿鲍尔十多万英镑的律师费。
判决下来之后,杜安翔也想学着丁家转移财产,谁知鲍尔早有先见之明,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之中。他早就向法院申请,冻结了杜家的所有家产,只是没有申请强制执行。
丁家灭门案发生的前一天,杜安翔刚接到法院的财产冻结令,原本还占尽优势的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落得需要卖房赔钱的悲惨境地。
手里捏着财产冻结令,杜安翔甚至在脑中模拟出一幕场景。那个白人鲍尔此时正和丁家人在一起,他们围坐在餐桌边,正举杯庆祝胜利。走投无路的杜安翔,被自己想象出的场景逼疯了,他要丁家人付出代价。
一天后,杜安翔给妻子留下诀别信,带着刀前往丁家,他假意诱骗丁家人开门,进门后,他将能看到的人全部捅死,包括12岁小丁欢。以消心头之恨。
杀戮之后,杜安翔开走丁家的车,开始了逃亡之旅。他先前往伦敦,然后从那里坐巴士去法国,再辗转到了西班牙,最后落脚在摩洛哥的港口城市丹吉尔。
一年之后的7月7日,当地的一名建筑工人在空闲时翻阅报纸解闷儿,一则灭门案的新闻报道引起了他的注意,照片上亚裔面孔的杀人凶手,让他感觉很熟悉。这是谁呢?仔细想来,这不正是工地上的守夜人吗?!建筑工人吓得赶紧通知了警方。
杜安翔在摩洛哥被捕,几经周折,被引渡回了英国受审。案发两年后,经过反反复复地审理,杜安翔被判了无期徒刑,40年内不得假释。
值得一提的是,本案的关键证人鲍尔,在丁家惨案发生一周年的忌日当天,不幸猝死。为了不影响调查,英国方面一直将鲍尔的死保密,直到凶手站上被告席,这个消息才公布出来。
也许作为朋友,丁家和杜家的关系还算和谐,但为什么成为商业伙伴后,这两家人就逐渐水火不容了。也许一切都是因为利益,才使得两家人站在了对立面。只是最后他们都输了,都输得很惨。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都说商场如战场,即便是合伙人,在创业初期可以互相扶持,等到事业壮大,过河拆桥就是最常见的把戏。如果遇到相同的情况,听众朋友们会怎么选择呢?是与朋友共享财富?还是瞅准时机就将朋友踢出局,自己独占鳌头呢?
也许这本身就不是个好问题,因为人性经不住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