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鼎天下

七七 夜談

字體:16+-

二更奉上,請各位書友多多支持!

晉陽趙氏當然不會錯過如此大好時機,不過在與呂原爭奪並州的較量中慘敗,究其原因則是呂原得到了以趙麟為首的並州軍方的支持,軍方也趁此良機獨立於並州政權之外,自成一係。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晉陽趙氏畢竟是傳承了數百年的世家門閥,而呂原卻隻是新興的世家,底蘊遠不及趙氏,呂原也不過是憑借軍方的支持暫時壓製住了趙氏而已,顯而易見,呂原與趙氏之間必然會有一場你死我活的激烈爭鬥!

相比於這些大權在手,支配地方世家門閥,鄭家能夠通過數代人的努力,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實在是堪稱奇跡!通過一路上的相處,並未將他視作外人的鄭氏兄弟詳細的向他介紹了鄭氏的發展曆程,呂原正是鄭家依附的對象。

趙平腦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他想起了與鄭氏父母會合時那些突然出現的黑衣人。當時因為紛紛擾擾的雜事便將此事放下,一路之上卻也沒有很好的機會與鄭裕深入的探討此事。如今看來極有可能是晉陽趙氏派出的殺手!

此番不僅破壞了趙昕的好事,還斬殺了他十幾名高手,以趙昕的為人根本不可能善罷甘休。也罷,兵來將擋,水來土淹!趙平將心中的顧慮拋開,身為大好男兒,自當快意恩仇,俯仰不愧於天地即可,怎能為外物所羈絆?若是任人欺淩的話真是妄自為人了!

趙平仰天長歎,夜色似乎越發的深沉了,不知何時天空中的繁星已經隱去,就連那輪還算清亮的半彎弦月也若隱若現起來,大片的烏雲開始籠罩著本就黑沉沉的夜空。要下雨了,趙平收回自己的思緒。

細說起來,這一路之上他們還是頗為幸運的,雖說是雨季,可能是應了兵荒馬亂的年景吧,今年的天氣偏旱,雖然下了幾場雨,卻並未對他們的形成造成阻礙。

眼見雨意漸濃,趙平轉身往營地走去,剛走到營門外,卻見鄭裕在鄭行、鄭銳的陪伴下正在查看著什麽,鄭行眼尖,遠遠的望見了趙平,與鄭裕打了個招呼後便迎了上來。鄭裕與鄭銳也停下了手邊的事務,遠遠的迎接。

趙平平複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對迎上來的鄭行點了點頭,卻也未曾多言,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況且趙平並不想參與到鄭家的家事中去。

轉眼間二人便來到鄭裕身旁,寒暄一番後,鄭裕說道:“愚兄獨自一人在營帳之中頗感煩悶,便出來透透氣,本想尋倉舒一敘,不想去了你帳中後才發現倉舒你也不在。愚兄無法,隻好隨意走走,不想遇上了正在巡營的銳哥、彥明二人,便與他們一起,也算是散心吧。”

說著打量了一下趙平,有些遲疑的問道:“莫非倉舒有什麽心事不成?”說著嗬嗬一笑,接著說道,“倉舒莫要多心,隻是你平時若有空暇多用以研讀兵書,極少外出緣故,愚兄才有此問。”

趙平聞言笑道:“兄長多慮了,小弟隻是閑極無聊,於是隨意走走。”說著抬頭看了看天色,“這雨一時半會怕也不會下,若是兄長不覺疲累,就由我等陪兄長走走。”說完將目光落在了鄭銳、鄭行身上。

鄭銳無論何時都是以鄭家家仆自居,自然一切以鄭裕的意見為中心,而鄭行卻是閑不住的人,更加不會反對。四人商議已定,便出了營寨,漫步而行。

幾人的話題自然離不開一路之上的行軍之事,以及當前的時局和鄭家即將定居的並州。對於即將定居的並州,鄭裕的了解僅限於道聽途說,並沒有客觀、翔實的了解,因此便請趙平這個土生土長的並州人做了一番詳細的介紹。

趙平自然不會推辭,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將自己的見解和盤托出,趙平實在是堪稱博學多才,從曆史到現在,自居民到政局等方方麵麵,給鄭裕等人做了一番詳細的介紹。

並州古屬冀州之域,虞舜以冀州南北太遠,分置並州。應邵曰:“地在兩穀之間,故曰並州。”夏時為冀州之地,周朝複又分置並州。《周禮•職方》:“正北曰並州,其山鎮曰恒山,藪曰昭餘祁,川曰滹沱、嘔夷;浸曰淶、易。”

漢武帝元封年間置並州刺史部,為十三州部之一,領太原、上黨、西河、雲中、定襄、雁門、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東漢時,並州始治晉陽,建安十八年並入冀州。三國鼎立時,魏國複置並州,領太原、上黨、西河、雁門、樂平、新興等六郡,仍治晉陽。朔方、雲中、五原、定襄四郡因戰亂之故,被北方異族趁機占據,如今成為了鮮卑的屬地。

後漢一朝沿用魏製至今。並州聚居著匈奴、鮮卑、羌、烏桓等眾多異族。這些人一是遷入,如鮮卑、羌等;二是武力占領,如匈奴、烏桓。匈奴一族經過春秋戰國時的趙國、秦漢曆朝來以及百年來鮮卑的征伐,已無力立足,隻得大舉遷移,據說遷往了極西的大秦等地,剩下的一些不願離開的便留在了並州等地。

異族遷入並州的原因主要是並州地區特殊的地理形式。並州地區地勢險要,同時又靠近邊塞少數民族聚居區,是南北的交通要道和中轉站,並州地區建立了以晉陽為中心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內外交通便利,是北方各民族進入中原的必經之地。

而且,並州地區地處中原文化與北方少數民族文化交匯的地方,氣候、水土、風俗人情等都與塞外相近。自然便留在並州,為適應中原生活、文化做好準備。

此外,也有異族自身因素。北方少數民族遷居並州地區,是由於其內部發生政變,對權力的爭奪削弱自身的力量,其中的一部分為了尋求保護,叩塞稱臣,入居中原。

如匈奴因五單於爭位,造成匈奴分裂,加之鮮卑的興起,削弱了匈奴的力量,南匈奴內遷,散居邊郡,蔓延於並州地區。

烏桓也是如此,至於鮮卑人,大多是被拓跋鮮卑吞並的東部鮮卑、河西鮮卑的遺民,他們不承認拓跋鮮卑的統治地位,但草原之上卻又沒有了他們的立足之地,因此其中的一部分遷往並州,謀一處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