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精神不错,也不耳背,只是有些糊涂了。即使这样,方程几人还是从老太太与姚本清颠三倒四的叙旧中,大概了解了一些情况。老太太刚过八十,从小在姚家长大。新中国成立,姚家遣散了全部下人,老太太起初并不想离开,但新中国新面貌,每个人都是独立自主的,再没了主子下人这个分别,老太太也到了该论婚嫁的年龄,姚家就托人帮她找了个老实的庄稼人,嫁到了昭陵村。这一来,她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老太太已经记不清米华清是什么时候来找的她,可以确定的是,她嫁到昭陵村没多久,米华清就找到了这里。随后,米华清陆续来过几次,老太太已经故去的老伴曾给米华清当过向导,带着米华清去了定陵陵监村遗址。
老太太也不知道米华清来定陵的目的,却让人意外地提到了蔡博卿。她称他为没有脸的人。是她把奄奄一息的蔡博卿带回了家,细心照料,当然,这也是米华清的嘱托。在姚家做了那么多年下人,老太太早就学会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知道的不去想,即使已经嫁到昭陵村,守旧的老太太仍对姚家感恩戴德,由此对米华清的吩咐也奉若神明。她知道,米华清是大少爷姚本明最好的朋友。
方程已经猜出是米华清的信把姚本清引到了这里,也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赵强与老太太彼此间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显然,赵强以前找到这里,是蔡尚杰推荐的,只是单单与李大妈联系,并不知道老太太与姚家的这一层关系。方程骤然感觉蔡尚杰也有些高深莫测。米华清出国后再没有回来过,但蔡尚杰却在上次来内地时,走访了这里。大部分线索与人际脉络逐渐水落石出,方程不由得暗自佩服米华清头脑的缜密,一切按照他的意愿按部就班地循序渐进,直到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计划仍在他辞世后有条不紊地实施着。整个过程颇为传奇,在方程看来,足够写一本小说以馈后人。当然,还有那个古墓,方程现在几乎可以肯定古墓隐藏着关键的秘密,同时也毋庸置疑这古墓与米、姚、蔡、程四家的关系,否则姚本明不会被暗杀,而蔡家及程敏芝的不幸也同样不会发生了。这秘密到底是什么?难道就是蔡博卿所说的明代时的发明?
方程愈加心急如焚,渴望知道真相,但姚本清还在与老太太扯着家常,丝毫不谈起定陵陵监村遗址中的古墓。就在方程有些沉不住气时,老太太的儿子捧着个古色古香的木质盒子,兴冲冲地推门而入。
老太太忙抬起手,指着儿子怀里的盒子对姚本清说:“这个盒子……”
“这就是米华清以前留给您的东西?”姚本清仍旧不紧不慢地说,看上去似乎与老太太聊得那些往事比那木头盒子更吸引他。
“好多年啦,我可一直当宝贝似的收着……”老太太一脸严肃,态度极为郑重,“终于等来人把它拿走了。”
刘志远恭敬地从李大爷手里接过盒子,仔细打量着,盒子上挂着把旧式的铜锁。
不等刘志远询问,姚本清慢条斯理地从口袋中取出一把铜钥匙,递给刘志远:“把它打开吧。”
方程又从姚本清的举动中看出,米华清当初留下盒子给老太太,却并没有留给她钥匙,而老太太也忠心耿耿地收藏了这个无法打开的盒子几乎半个世纪。而姚本清手中的钥匙,也许早在米华清出国前就已经给了他,钥匙究竟如何到了姚本清的手中,在此时的方程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方程莫名地感概起来,这感觉无法形容,只是蓦地羡慕起如此的信任与交托。他静静地看着,看着刘志远慎重地把盒子放到桌上,看着刘志远略有些颤抖地把钥匙插进匙孔。
锁已生锈,刘志远颇费了些气力,才把铜锁打开。他并没有马上掀起盒子,而是望向姚本清与赵强,在他理解,他总还是个外人,打开盒子的不应是他。
在姚本清的默许下,赵强缓缓走向桌子,全屋子的人屏息凝神地等待着,米娜忍不住双手捂住两颊。这就是米华清留下来的一个潘多拉魔盒,谁也无法预知里面放的会是怎样一个答案。
众目睽睽下,赵强终于掀起了盒盖,令他诧异的是,盒中除了一本薄薄的册子,别无他物。赵强把册子取出,封面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四个繁体字小楷:暮国霓殇。
“暮国霓殇?这什么意思?”赵强边说,边翻起册子,扉页里的字让他诧异不止,“朱华清记于北平,朱华清?!”
“朱华清?快拿给我看看!”姚本清急忙探身,从赵强的手里接过册子。
“那是什么?”米娜忍不住问赵强。
“好像是个笔记……”赵强沉思着,“朱华清是谁?”
姚本清蹙着眉,匆匆翻看,其余人都默不作声地静静等待。
“现在有没有空客房?”姚本清终于从册子上移开视线,看向坐在一旁抽烟的李大爷。
“有,当然有。现在去吗?早给你们准备好了。”李大爷兴奋地站起来。
“谢谢,不过我们今天不打算留宿,一大早赶过来,有点累了,”姚本清说着也站起身,话里颇有些歉意,“老太太和我说了这半天话,也该休息休息了。”
谁都看得出,李大爷有些失望,但还是热情地把姚本清几人引到了后院的客房。这是全院子位置最好,采光最充足的房间,显然李大爷一家精心做了安排,就连暖壶里的水都是滚烫的。
李大爷沏好茶,说了几句客套话就离开了。
几个人各自找了位置坐下,房间顿时显得拥挤不堪,但这丝毫不影响众人的心情,除了姚本清外,几个年轻人满心期待着姚本清赶紧把小册子中的内容说出来,以解困惑。
姚本清环视了一下四个年轻人,扬了扬手中的册子:“你们谁来念?”
方程四人互望,急于知道真相的米娜抢了先:“我来,我来!”
“这可都是繁体字……”姚本清微笑着。
想起自己对繁体字的识读能力,米娜扁了扁嘴,她的确认不全那些承载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方块字。这不仅是一种悲哀,更可惜的是,她无法看懂繁体字版本的史料与文献,而简化后的简体字,多少对原本的字义有了影响。
“还是我来吧……”方程毛遂自荐。除了米娜,只有他最年轻,这样劳心劳神的活,方程自然义不容辞。
姚本清看向方程的目光柔和,对这个叫方程的帅气小伙子,姚本清是给予肯定的,相信他与刘志远的强强合作,势必会做出一番事业。
方程接过姚本清手中的册子,轻声念着封面与扉页:“暮国霓殇,朱华清记于北平,”再翻过一页,竖排的钢笔小楷,字迹工整,不由让方程心生好感,他清了清嗓子,朗声读起来,“明万历年间,有传渔人……”
方程清脆的声音,撞击起时空中四散飞扬的尘埃,字字句句串成行,凌空飞舞,与尘埃缠绕,钻入每个人的脑海,任凭天马行空、时光回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