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年代

35、大壩運土

字體:16+-

趙逢春領到的具體任務是到大壩工地拉車運土。受工作麵限製,民工實行三班倒,第一天,他和部分民工下午四點上班,幹到晚上十二點。

拉著架子車走三、四裏路,轉個彎,再繞過一個山峁,來到大壩附近的高地,整個工地盡收眼底。

石川河是黃河水係的一條三級支流,也是水庫源頭。遠眺,河川蜿延曲折,望不到盡頭,兩邊土丘起伏,溝壑密布,是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大壩是整個水利工程的主體和樞紐,選擇河道狹窄處用黃土夯築,未來迎水麵會砌上石頭。眼下開工不久,施工麵尚在大壩底部,所以顯得相對寬闊。壩麵上除了來來往往運土的架子車,還有“東方紅”履帶式拖拉機“突突突”冒著黑煙來回碾壓,也有人工打夯,領夯者唱著夯歌,提夯的應和著整齊的號子。高音喇叭播放《當代愚公換新天》、《大寨紅花遍地開》以及毛主席語錄歌,傳揚得很遠。取土在對麵山上,那裏有人懸在半山掄钁頭挖土,黃土流成一道道瀑布,築壩用的黃土全憑人力拉架子車運送到壩麵上。

逢春一行人先下到河川底部,穿過大壩到達取土的位置。

雷莊大隊民工連剛剛上來,還沒來得及采用放炮的方式,挖土僅靠人工。黃土崖很高,挖土的人在半空中,土塊下墜和崖體碰撞往往蹦起很高,有時還夾雜著石頭。運土的人一邊用鐵鍬裝車,一邊盯著上麵,遇到大些的土塊石塊蹦起要躲避,否則砸到頭上不是鬧著玩的。裝第一車土的時候,逢春想起父親關於在任何地方都要注意安全、防止有東西砸在頭上的教導,但裝載是拉運的前提,上麵挖土的人不停手,所有運土的人隻能時時麵對危險,必須用心防備。

男勞力每人一輛架子車,運土有定額,每車土都要測算土方。逢春和別人一樣,努力把架子車裝到最滿,車廂兩頭擋有“笆笆”,中間還堆起高聳的“魚脊梁”。從裝車的地方到壩上,有一段下坡路很陡,駕車人要用盡全力往起抬車轅把,增加車尾與路麵的摩擦力,保持正常速度。車重坡陡,拉第一趟,逢春感覺架子車幾乎要失去控製。一旦失控,車子會翻滾下去,人肩上有襻繩,被連帶下去的可能性極大,於是他竭盡全力,甚至將車轅把扛到肩上,才勉強保持了車子正常下坡。到離壩麵不遠的地方,才敢放開跑幾步,借慣性省點兒力氣。壩麵坎坷不平,有一段慢上坡,是拖拉機碾壓形成的“搓板”,車子經過時“咯噔咯噔”顛簸,十分費力。第一車土裝得太滿,在搓板路上,逢春感覺力氣用到了極限,掙得幾乎要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