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中學校長

(4)

字體:16+-

同樣是中學校長,邵瑋的日子遠不如許生祥好過。自從主持第四中學的工作以來,他始終感覺自己當的這個官兒不叫校長,簡直是“維持會長”。

讓時光倒流10年,那時候龍川市教育局搞了一項改革,將市區的高中集中到市一中、市二中,其中第二中學除了普通高中班,還開辦職業高中,其餘幾所中學則一律隻設初中班。高、中初分設的頭幾年,學生、家長擇校的意識並不強,幾所初級中學的生源狀況相似,大家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競爭,辦學效益和社會影響不相上下。當時的四中校長彭國仁有思想,有能力,將教師隊伍帶得蓬蓬勃勃,大家心齊、勁兒足,每年中考、學科競賽、體育文藝比賽等方麵的成績時不時在全市冒尖,三中跟在屁股後麵緊追慢趕,才能保持住與之比肩的位置。可是,後來這兩所學校的情況發生漸進式演變,目前的狀況是三中炙手可熱,大門幾乎被擠破,而四中能不能繼續生存下去都成問題。

兩所學校呈現不同的發展趨勢,最根本的緣由在於生源。就地理位置來說,三中靠近市中心,周圍的住宅小區聚居著市政和本市最大一家國有特大型企業集團的精英,包括公務員、教師和眾多的企業白領。由於學生家庭經濟狀況普遍良好和家長素質高、對子女教育相對重視,三中學生整體素質明顯高過其他兄弟校。而四中地理位置相對偏遠,周圍居民以礦山、冶煉一線產業工人為主,還有大量土坯房、石頭房居住著不少外來人口,他們的學生無論家庭經濟狀況還是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都要差許多。如果說天然的人口素質差異是造成這兩所學校生源狀況不同的根源,那麽,後來有更多的人為因素拉大了兩者之間的差距。

早在五、六年前,校際之間交流,四中細心的老師就看出了兩校學生細微的差別。到三中參加教學觀摩活動回來,一個男老師說:“我帶的班級有一少半學生穿家做的布鞋,感覺咱是個鄉村教師嘛。今兒在三中聽課,算是開眼界了,人家學生的腳上哪兒有布鞋的影子,全是皮鞋、運動鞋,而且名牌居多。這就是差別嘛,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一位女老師也說:“聽三中學生課堂發言,一律純正的普通話,咱這兒卻有很多孩子說方言,南腔北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