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推行考舉,又能用利益誘使吐穀渾的人們做到自覺主動的學習漢字、漢語。
何況這考舉,可比吐穀渾還流行的世襲好多了,李恪要做的也就隻是選賢任能,至於這些吐穀渾人,有沒有意見,那都不重要。
他們手裏有刀嗎?刀比之李恪的如何?
這樣一想就能明白,這些吐穀渾貴族,不過是小小的一塊攔路石,沒兵沒權,他們能做到什麽,真的讓他們反對考舉,那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李恪是一點都不在乎這些,他更關注的是,這樣的考舉比之科舉到底行不行。
所以,李恪把這事交給眼前這三人討論,畢竟接下來的實施,那可都是他們來負責的。
荀漢認真考慮了下,點了點頭,顯然是認可了李恪的這個想法。
李優也附和著說:“眼下若是實行考舉,確實能解吐穀渾現在的一個圓環。”
現在的吐穀渾就是在高壓下,勉強維持,要不是荀漢兩人給李恪收拾爛攤子,指不定會變成啥樣呢。
何況李恪推出來的政策,確實吸取了不少後世的考試法寶,比如糊名製,反正李恪希望群裏動起來,盡可能的保證考舉的公平。
李優三人你一句,我一句的,慢慢就把這麽一個考舉的公平性提高到一個相當離譜的地步。
不過再好的製度,再好的想法也是需要人去推動的。
所以,李優在離開之前,暗示李恪,需要他抓緊把那幾十萬人都喊出來了。
李恪在李優走後,也是意識到這點,如果真的隻靠著原來的吐穀渾人,就算他們通過考試,當了小吏,也很難說他們回去幫哪一方。
究竟是幫助李恪,還是他們同族的吐穀渾人,還真的不好說,畢竟上位者的光輝,總就會有照不到的地方。
李恪也不再耽誤了,立馬在腦海裏呼喚了自己的霸業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