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國公府之後,朱雄瑛也是說幹就幹,開始著手準備製鹽的工程。
依據史料記載,食鹽最開始出現在黃帝世代,最初是黃帝的一位手下發現了海水含有大量的鹽分,並且開始嚐試使用海水煮鹽,之後成功提取出了食用鹽。從那之後,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的生產能力以及各方麵的製作工藝,生產技術都越發成熟,經過不斷的完善和發展後,鹽的製作方法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成熟,逐漸生產出更多數量質量更好的鹽。
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奴隸時代,封建時代,鹽都有著無可比擬的經濟價值,甚至比現在的石油還要高得多。
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鹽並不像有古代農民自行耕種的農田莊稼一樣,可以自己生產,自行消費,而是幾乎全部由官府掌控。
早在西漢武帝時期,與匈奴的長時間鬥爭開戰使得朝廷透支嚴重,一時間內朝廷財政變得十分緊張,就需要一個能夠解決朝廷財政問題的辦法。
再此情況下,漢武帝就推行了由政府嚴格管控鹽鐵的政策,下令隻有政府掌握有可以對外銷售食用鹽的權利,除此之外,任何人不得私自販賣食鹽,一旦發現有人膽敢私自販賣食鹽,將會被砍掉腳趾。
但是經此以來,底下的老百姓們怨聲載道,已經發生過不少次的民眾起義,所以在西漢以後的朝代之中,中央朝廷為了維護帝國社會秩序的穩定,官府壟斷對於食用鹽的壟斷也就執行得不那麽嚴格了。
當然,在中國古代,食用鹽的主要產地就那麽幾個地方,朝廷很好控製。
於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曆史長河之中,鹽就變成了普通的平民老百姓為數不多的需要花費銀兩消費的生活用品。
正是這樣的時代背景和朝廷政策下,一直從唐朝到清朝,政府在鹽上的收入都是最高的,甚至占朝廷總體收入的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