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瑛心裏腹誹:感情還是不信這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唄。
不過也還在沒辦法,畢竟自己還是一個四歲的孩子,這一係列的壯舉確實在旁人看來可信度沒那麽高。
自己也隻好把功勞在歸於古聖賢先了。
“不瞞皇爺爺說,懷瑛平日裏總會看一些閑書雜書,民間的,一些西洋的書也是看的,這個製鹽之法也是從中受到的啟發。”朱雄瑛對於這樣的狀況也已經早有準備了。
“皇爺爺和大父想必會認為這些都是些不正統的閑書,現在學的都是四書五經,是古聖先籍,這些書確實能夠讓懷瑛學習到一些君子之道,但是懷瑛覺得這些書教給懷瑛的都隻是一些紙上談兵的道理。”
朱雄瑛一字一句,說的很有道理。
“而就是這些看似不入流的書卻真正給懷瑛一些啟發,教會了懷瑛很多的東西。”朱雄瑛助企一把鹽,“正好比這製鹽之法,人人都以為這鹽礦是毒物,人人避之不及,但是懷瑛覺得這世上的東西都有兩麵,不全是壞的,翻過來說不定就是好的。”
朱元璋愣住,心中一驚。
朱雄瑛很對的話往往聽起來有些離經叛道,但是其實細細想來,確實十分正確的。
他說的不錯,卻是讀了太多的聖賢書,人人十年寒窗苦讀,為的就是有朝一日金榜題名,而後光宗耀祖。
但是漸漸的,著讀聖賢書培養出來的君子就隻是講道理,滿腹經綸的君子,當國朝有一日真的要人出計策的時候,卻發現底下沒幾個人能用的。
朱元璋對於這點任何人都清楚。
朝廷上那些隻會為了一點蠅頭小利爭論不休的官員們確實是有一點嘴上功夫,全然沒有半點為民之心和真才實幹。
朱雄瑛說得對,大明確實沒有真材實料的人才。
“古人其實有很多的勞動智慧,我們這些後人不應該隻是學習書上的東西,不然終究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朱雄瑛眸色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