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立本並不是白白問這個問題。
當朝局勢誠如狄映所言:女帝雖然識人別具一格、用人大膽明智、放權也不拘泥於形式,但是,也有些偏私太過。
如今的朝堂上,武家人、或武李兩家的後人就占了幾近過半,剩下的,不是與他們站去一邊的,就是站在中間的。
女帝一直渴望發掘人才,用以去填補因她偏私而產生的缺口。閻立本及幾位一心為國的朝臣們,也在努力尋找和推薦治國之士們去幫補這些個缺口。
所以閻立本的心裏很明白:推薦人才,自身以及對方所要承擔的風險是相當重的。
他對狄映是很欣賞,不但欣賞其人的堅定執律之心,更欣賞其人在麵對劉溪和曹基等強權權之時,並沒有直接出頭硬碰硬,而是埋伏著時機等來了自己才一舉發作,這種隱忍靜待的心性很不錯。
於是才對狄映有了推薦之心。
隻是朝堂上,敢直諫撞柱的……並不缺,他也不稀罕那樣的。
他就想弄清楚:狄映的不以卵擊石,到底是“查無實證”的圓滑、還是堅持著本心徐徐圖之?
人心是最易變的。
現在的狄映還很年輕,真正朝上邁進的過程中,從底層到上層遇到困難或者是什麽的時候,閻立本想知道狄映到底會怎麽做。
他聽到了狄映的回答。
不,準確地說,他是“看”到了狄映的回答。
狄映提起筆,蘸了黑墨,給畫上添加些烏雲,不讓豔色顯得刺眼,更讓烏雲間,有金色的陽光努力從厚重的雲層中透出光線。
再以簡約而不簡單的條線,將那些有些漫無邊際的色澤給“約”起來。顯出明晰的層次感。
整幅畫的意境就變了。
變得“規矩”許多,那些花花綠綠的顏色,有些成為背景、有些變為低調、有些轉為其它物什、有些甚至都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