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的確不姓曾,也不是鄂州人士,小人姓董,祖籍在太行山腳下的永安鎮。”
曾小乙既然願意招供,範曾讓小六子招呼守在外麵的獄卒將他解下來,順便還送來一些熱乎的吃食。
曾小乙在牢中這幾日,吃的是皮鞭,喝的是西北風,早就饑腸轆轆,見到吃的立刻如同餓死鬼投胎一般,好一陣狼吞虎咽,待將腹中的饑火壓住,這才將自家的來曆和盤托出。
董家世代居住在永安鎮,是太行山一帶的獵戶,憑借藝高人膽大,曾小乙,現在應該稱呼董小乙的父親董榮經常深入太行腹地捕獵,每每收獲頗豐,因此日子倒也頗為滋潤。
靖康二年,董榮二十八歲,已經有了一子一女,長子董從甲,六歲;次女董月娥,四歲。妻,梁小玉,是當地豪族梁氏一個遠房偏支的獨生女兒。
金軍攻占了汴京城後,整個中原大地烽煙四起,董榮不願卷入紛爭,帶領妻兒躲進了太行山,原本想著過得一年半載,等大宋禁軍收複失地,天下太平了繼續出來過安生日子。
董榮想得太天真了,戰爭陰雲籠罩之下哪裏有什麽世外樂土?太行山一帶抱著與董榮一般想法的人家不在少數,紛紛拖家帶口地進入太行山躲兵災,原本寂靜的山林竟熱鬧得如同集鎮。
有人就有紛爭。山林中缺衣少食,隨著時日的推移,這種矛盾越發突出,董榮幾乎每日都要為保護住所和食物與人爭鬥。除此而外,山下群雄並起,經常有人進山招募士兵,一些吃了敗仗的潰兵也時常前來騷擾,董榮的兒女年紀幼小,梁小玉又是一個嬌怯怯的小娘子。還好董榮的老爹也是獵戶出身,兩父子互相支應,勉強度日。
長此以往也不是辦法,恰好梁小玉的族叔,也是梁氏現今的當家人梁興拉起了一支隊伍抗擊金人,董榮與父親商議之後索性下山投了梁興的義軍。當時中原大地像這樣的隊伍很多,他們都是民間自發的反抗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