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增兵上海,日本除從國內動員3個師團外,還包括由日軍駐台守備隊組成的台灣旅團。
不是說上海派遣軍損失嚴重,有的聯隊已經到了不補不行的程度了嗎,趕緊再從華北抽調多達10個大隊的補充兵,以幫助上海派遣軍恢複元氣。
跟在步兵後麵的,是黑壓壓的特種配屬部隊:重炮部隊、野炮部隊、山炮部隊、迫擊炮部隊、坦克戰車部隊、騎兵部隊、工兵部隊……
手裏又有糧了,鬆井馬上調遣部隊向北戰場發動了新一輪猛攻。
以老帶新
陳誠也在不斷地請援。
那段時間,在通往淞滬的各條道路上,隨處可見“勤王之師”,其規模之大,人數之多,是抗戰以來從未有過的。
這些軍隊全都來自四麵八方,五湖四海。其中,不僅有中央軍,還有地方軍,主要是南方軍,包括粵軍、鄂軍、湘軍、川軍、滇軍,也有一部分北方軍,像東北軍。
這些所謂的地方軍,跟原先的“諸侯武裝”相比,已有明顯不同,區別就在於它們都已按照政府的整軍計劃,實行了“中央化”。
即如川滇兩省派到淞滬的軍隊,其實也並非劉湘、龍雲所控製的嫡係軍隊,可以算作是正規的國防軍,不僅受中國統帥部直接指揮,而且由於經過“淘冗選精”,戰鬥力較之以往也有顯著提高。
這些地方軍在未“中央化”之前,都是從內戰的你爭我奪中走過來的,今天打,明天和,跟小孩子過家家一樣,也沒打出個子醜寅卯出來,現在要變內戰而為“國戰”,立刻有了一種保家衛國的榮譽感,覺得這才像個真正的國防軍人。
站在閱兵台上,陳誠可以看到並調遣任何一個戰將:薛嶽、胡璉、王耀武、張靈甫、孫立人……
既然這麽多部隊增援過來,將官們都提出來,能不能將原有的基幹部隊換下去歇一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