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4月18日,日本本土包括東京在內遭到了曆史上的第二次空襲。
與幾年前的“人道遠征”不同,這次空襲的主角不是中國空軍,而是美國空軍,撒下去的也不再是傳單,而是實實足足的炸彈和燃燒彈。
當心理威懾變成死亡威懾,日本人的臉上已經有了灰白色:他們從何處而來,又往何處而去?
追查的結果,美國空軍采取了一種穿梭戰術,即先從太平洋上的航母起飛,到達日本上空後進行轟炸,接著在中國浙江衢州機場著陸,這樣就把飛行距離縮到了最短。
由於臨時變更了空襲時間,美軍飛機最後並沒有能在衢州機場降落,可是這個飛行基地仍然成了對方的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後快。
衢州屬於第三戰區。4月下旬,中國統帥部得到情報,日本第13軍即將對三戰區發起一次大規模進攻,於是急令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準備應戰。
軍中聖人
顧祝同,字墨三,江蘇漣水人,畢業於保定軍校第6期。
北伐初期,黃埔學生就是再有能耐,也隻有當小兵的份,指揮官主要由保定出身的老師們充任,而一眾教官中,又以顧祝同和劉峙表現最為突出,堪稱總教官何應欽身邊的哼哈二將。
在何應欽的心目中,顧祝同的位置本來是排在劉峙前麵的,因為覺得顧祝同的性格沉穩一些,有大將風度,但他後來又改變了這一看法。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軍事指揮官,並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所謂過猶不及,太躁會被對手抓住漏洞,太穩亦容易錯過戰機。
生活中的劉峙看上去窩窩囊囊,到了戰場之上卻有著驚人的果敢和冷靜,即使在弱勢情況下,也敢於全力一擊,因此屢屢創造反敗為勝或以弱勝強的戰例。如果他不像後來那樣被人綁著打仗,“常勝將軍”確非浪得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