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90:我真的隻能賺億點點錢

第七十八章:有人找茬

字體:16+-

戰場在哪裏?

整個內地的商業環境都是戰場。

所有人都在打仗,可誰也不知道往哪裏打,打誰?

問題的根子在上麵對於大方向還沒有清晰的定調。

往哪裏走才是正確的方向?

大家心裏都沒有底。

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沒有解決,“市場”和“計劃”之間的矛盾就無法調和。

市場出了問題,企業像是沒有雷達的戰艦。

隻知道四周強敵環伺,需要拚命的生產彈藥,然後開炮。

炮彈落到什麽地方,誰也不知道。

繼而帶來的問題就是打出去的炮彈沒有收益,生產的成本還一直高企不下,企業之間盡是三角債務。

從南到北的火車、汽車上,夾著包包全國各地到處跑的人十個有八個都是在去討債的路上。

整個內地的產供銷體係幾乎就是一團稀泥。

隻有極少數極其敏銳且有膽色的人才能從這團混亂中找到前進的方向,掙紮出一條活路。

關海洋父母所在的棉紡廠就是一個極其典型的例子。

百貨大樓、棉紡廠以及上遊的棉紗供應商以及銀行之間你欠我,我欠你,誰都是債主,誰也都是借債人。

90年代的整個內陸經濟在這個泥潭之中反複掙紮。

是沒有明白人嗎?

不可能!

明白人聰明人多著呢,但是明白又有膽氣,還有信息渠道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港城不缺乏有實力、有膽氣也能很方便獲得地方產業信息的商人。

但是他們沒有把注意力投注在除了羊城、鵬城以及沿海開放城市以外的內地。

關海洋的服裝為什麽在內地暢銷?

因為這些產品樣式新穎,質量可靠,是港商在內地做半成品再加工業務後帶來的產銷紅利。

開放城市的工廠當然不會隻按照港商的訂貨量生產,多出來的一部分產能就可以往內地供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