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听到小男孩的话深受感动,心道不愧是未来的人皇,如此小的年纪便心系百姓之苦。
如今的人族虽然有修士维护安全稳定,但人族的食物却还是以捕鱼打猎为主,洪荒大陆上的野果也多有毒,所以人族在数量少的时候还勉强可以解决温饱,但随着人口数量的剧增,食物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虽然还不至于人族大范围的饿死,但普通的身体素质却非常孱弱,而且偶尔还是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发生的。
随即,刘洋便从系统空间拿出五彩九穗谷,系统奖励的东西如果是任务需要的,一般都是提前发放的,但像混元圣丹却要等到完成任务才会给。
“这个就是你想要的,可以种植可以充饥的植物,你且拿去吧。”
小男孩激动的接过五彩九穗谷,瞬间便被五彩光华环绕,还能闻到一股香甜从五彩九穗谷散发出来,单凭这味道,小男孩就知道此物一定是可以吃的,而且还会很美味。
小男孩的内心更加激动,其实他从出生便一直在做一个梦,梦里他总是会吃不同的植物,一开始他还不清楚,随着慢慢长大,他才理解,他是在寻找可以食用的植物。
现在,他终于找到了,激动之余,小男孩直接跪拜在地。
“道长在上,请受烈山一拜。”
“起。”
刘洋用法力把烈山扶起,一旁的风灵儿也被这小男孩感动的眼角湿润,一直用手抚摸着小男孩的头。
与此同时,昆仑山,八景宫中。
太上老君猛然睁开眼睛,他望着下界传来的五彩霞光迅速的掐算起来,然后哇的一口鲜血吐出。
“哇,天意何为,天意何为呀,三皇本为我徒,现在却已失二,天理何在,天意何为呀。”
小男孩双手捧着五彩九穗谷,依偎在风灵儿的裙角。
“道长,烈山有一个不情之请,还希望道长能答应。”
“但说无妨。”
“烈山想拜道长为师,希望道长能收下烈山。”
“哦,你想拜我为师,难道你出生的时候没有人来收你为徒吗?”
刘洋本以为烈山会和伏羲一样,在出生的时候就会有太上老君来收徒,不过这是刘洋想多了。
台上老君之所以能第一时间算出伏羲为天皇,还有具体的出生日子,主要还是因为伏羲的身份特殊,他是女娲的兄长,本就是洪荒大能,所以只要是与伏羲有因果的法力高的人都能推算出伏羲的出世。
至于地皇的神农,因为是普通人族出世,所以即使是圣人中最厉害的太上老君,也是算不出神农的跟脚的。
也就是刚才神农取得五彩九穗谷,天机浮现,太上老君才算出,但也为时已晚。
“没有,父母也未曾说起过。”
“那好吧,我便收你为徒,我的身份也当告诉你,我乃人族圣父。”
烈山听到人族圣父后再次震惊住了,他想过这个道长不是简单人,但也万万没想到此人竟然就是他从小就心生崇拜的圣父。
“烈山拜见圣父,圣父万福。”
“不必行此大礼,你应行拜师之礼。”
“徒儿烈山拜见老师。”
“好,既然你拜我为师,那为师便把你今后的使命告知与你,你与如今的风衮城的伏羲是同门师兄,他乃天皇,你乃地皇,你们的使命都是为了人族的发展。”
“就像这株植物,乃是五彩九穗谷,是天地间第一株稻谷,身具天地功德,日后你种植之后,一定要普及到人族之中,让天下万民都不再受饥饿之苦。”
“弟子谨遵师尊教诲。”
“好,有什么困难你可以去风衮城寻找你师兄伏羲帮助。”
“弟子谨记。”
最后,刘洋又从系统商城里面兑换了一本农作物种植大全的书籍,这次系统竟然没有坐地起价,还真是少见。
在刘洋走后,烈山把今日之事告知父母,父母得知后第一时间告知了部落首领,一时间,整个部落的人都奉烈山为神灵。
在人族圣父弟子的光环加持下,烈山组织部落的人们开始种植五彩九穗谷,说来也奇怪,这株五彩九穗谷成熟之后竟然结出了五种粮食作物。
这五种粮食便是后世常吃的五谷,分别是稻、黍、稷、麦、菽,然后再以此为种子,开始大面积种植,这个小部落也因此快速地崛起,随着人口越来越多,这个小部落最终成为了附近最大的部落,也建立了城池,号称姜城,而烈山也被人尊称为神农。
随着神农的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族知道了五谷的存在,原来人们可以不用去与野兽厮杀,也不用去大河冒着生命危险,也不用去采摘那些可能有毒的果子。
人们只需要种植五谷,便可以填饱肚子,这对普通人族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于是人们奔走相告,渐渐地,神农的盛名便传到了伏羲耳朵里。
伏羲自然已经知晓了这位神农是自己的师弟,而且还是下一任的皇,他这边已经把太极八卦传播到了整个人族,可以说是功德圆满,但还要等这位地皇神农成长起来,他才能真正的成就大道。
于是,伏羲便派人与神农取得联系,帮助神农更好更快地发展壮大。
因为有刘洋给的农作物种植的书籍,所以他根据当时的环境,不但发明了农用工具锄头,而且还发明了刀斧,一方面可以方便开垦荒地,另一方面还能砍伐树木。
后来神农还发明了水井,一方面可以饮用,不必去大河湖泊里面抬水,另一方面这些水井还可以对种植的五谷进行浇灌,大大提高了五谷的产量。
随着伏羲派来的人与神农对接,城池的建设也在姜城开始发展起来,为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神农还发明了陶罐等一些陶器。
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种植作物,不愿去狩猎捕鱼,也导致了人们的一日三餐常缺少肉食,所以神农又发明了驯养牲畜。
神农带领族人抓捕了一些幼小的飞禽走兽,然后圈在部落之中饲养,因为五谷丰收,人们便用多出来的粮食喂养这些幼兽。
随着饲养幼兽的经验慢慢积累,神农最终选择了最好饲养的六种动物为六畜,分别是猪、牛、羊、马、狗、鸡。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五谷六畜的出现使得人族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天刘洋再次出现,并带着神农去了风衮城。
伏羲知道,他证道的日子就要到了,在刘洋的安排下,伏羲和神农开始准备禅让大典。
举行大典,最重要的是来观礼的人,像圣母圣父必不可少,但如今圣母女娲在极南之地镇守天柱,所以不便前来。
同样的人教教主太上老君也不便前来,不过他们都派了门下弟子前来。
太上老君派来的是人教首席大弟子玄都大法师,话说这玄都大法师也是出身人族,是女娲造人后的第一批人族,也是女娲按照伏羲的模样捏出来的第一个人族。
而女娲娘娘派出的就是她那个胖嘟嘟的童子,唤名灵珠子。
按照礼节,伏羲还邀请了阐教和截教的人,毕竟都是玄门一派,阐教这次给足了人族面子,派出了十二金仙,截教则相对低调一些,只派出了三霄前来。
西方教因为毫不相干,所以便没有邀请,主要还是刘洋和人家西方教有着炸山的恩怨,而且人家的唯二弟子地藏到现在还在地府待着呢。
值得一提的是,刘洋也趁着这次机会,向天下宣告了四海龙王为人族护法一事,为了显示庄重,刘洋还召唤除了人族气运金龙,这也意味着龙族将会分走一部分人族气运。
不过,刘洋这一下直接让天庭的昊天直接傻眼了,他可是名义上的三界共主,这人族按理说也归天庭管理,还有那龙族,他早就把龙族视为自己的部下。
他本想着等蟠桃树成熟了就举办蟠桃大会,等天庭壮大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收服龙族为己所用,然后就是把地府归拢天庭。
但,想法很美好,现实也无奈,他还没有开始第一步,就已经宣告失败了。
终于,到了禅让的日子了,风衮城聚满了前来祝贺的人族,而城楼之上,则是一些观礼的仙家。
随着礼仪官举行仪式的进行,天道也有所感,降下了海量功德落在伏羲身上,伏羲的修为也在这一刻急速攀升,很快便突破了准圣修为,然后继续突破,终于到达了圣人之境。
只是,伏羲所成就的圣人之道,与三清他们的圣人有所不同,三清他们是以鸿蒙紫气的证道机缘,在天道之下,修为是可以随着感悟的加深以及天道的完善不断提升的,虽然提升得很困难。
而伏羲的圣人之道就显得有些局限,因为他是纯粹的以功德成道,没有鸿蒙紫气的契机牵引,所以与天道的关联很微弱,这也导致了伏羲日后的修为将会在圣人一级阶段停滞不前。
也就是说伏羲的修为已经到达了天花板,没有在进一步的可能。
但这也是洪荒众人羡慕的存在了,毕竟,境界再弱那也是圣人呀。
伏羲自然也知晓,虽然有些无奈,但相比前世,如今能更进一步已经心满意足了。
但是刘洋却心生不快,因为他知道天皇地皇人皇的三皇成圣之道,不仅仅是境界的停滞不前,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三皇以后将会被软禁在三十三天外的火云洞。
也就是说,人族虽然有三个圣人,但人族真到了危难之际,这三个圣人却根本出不了红云洞,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族受难。
简直是杀人诛心。
所以,刘洋自然不会让这样的事情继续发生。
天道降下功德之后,天空便出现了一架龙辇,前面有九条金龙拉着,从三十三天外飞来,一直飞到风衮城上空,顿时霞光漫天,天降莲花。
刘洋知道,接下来就是道祖法旨了,所以,刘洋这时候直接唤出人族气运金龙。
人族气运金龙一出现,那九条金龙便如老鼠见了猫一样,之前还威风凛凛,如今却是蜷缩在一角,完全没有之前的威武。
刘洋也乘风而行,来到了气运金龙的龙首前,傲视群雄。
“人族共主伏羲,教化万民,功在千秋,今功德圆满,特封为人族天皇,府邸为东海三仙岛火云洞。”
“人族上有三皇,下有八大护法,特封孔宣、四海龙王、三仙岛弟子风灵儿、桑木、袁洪为人族八大护法。”
刘洋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分封护法,也是想岔开话题。
随着刘洋说完,气运金龙也跟着晃了晃硕大的龙首,然后就像打了一个喷嚏一样,喷出了几口蕴含大道的气运光团,分别朝着伏羲、孔宣、四海龙王、三仙岛三大弟子身上喷去。
这几人在接触到气运光团之后,修为直接更进一步,这也是得到了人族气运金龙的认可。
而此时天空中却不合时宜地汇聚了滚滚乌云,刘洋知道,这是天道生气了,可能会降下天罚,也可能隐而不发,毕竟,如今天道还不完善,还需要人族。
但,人族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所以,刘洋继续说道:
“天皇伏羲,还不坐上龙辇回三仙岛。”
此时,气运金龙已经幻化出了一架龙辇,直接飞到伏羲面前,伏羲虽然觉得事情有些仓促,但他还是听从了刘洋的吩咐,直接坐上龙辇,消失在天际。
与此同时,天际响起了滚滚雷鸣,众人皆是被这番景象吓了一跳。
按说人族乃是如今的洪荒主角,今天又是天皇和地皇的禅让大礼,天道还降下了功德,可是,为何这时又出现这般情景。
众人不明所以,但有心之士却心知肚明。
尤其是几位圣人弟子,他们早已知晓人族虽然会有三皇三位圣人,但却都会居于火云洞而不得出,这也是几位圣人对于人族发展熟视无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