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規奇局

後記:感謝磨難

字體:16+-

很多作家朋友同仁出書或講創作談之類的文章都常說感謝生活,這固然很對,可我不想拾人牙慧,而且想講得更具體更針對性一些,就是感謝磨難。是的,對於作家的創作而言,生活中的磨難更有益於筆尖刻度的印痕深深。

所謂磨難者也,於彼時的當事人來說都不會是開心事。正是這些諸多的不開心事讓你苦惱,讓你鬱悶讓你憂患,才使得你必須在混沌中尋找一扇透亮的天窗。

我們這一代上世紀50後的弄筆者,創作起步的初始階段正逢“文革”造成的文化荒漠年代,那時候除了報紙上的空話套話標語口號,而實際上無書可讀。經典都被砸爛了,引進文化的渠道堵死了,在鄉間繁重的體力勞動中偶或發現一篇好文章或一首好詩,便似跋涉在沙漠之途中饑渴難忍的行者得到一瓶礦泉水或一塊窩窩頭,必得救命泉一樣吮吸或咀嚼再三。這就注定了我們這一代人文化營養中多種維生素的缺失,而正所謂有所失也有所得,打記事起就開始經曆大躍進,人民公社,三年困難時期,四清“文革”鬥批改,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粉碎“四人幫”,落實政策平反冤假錯案,改革開放等等等等,我們所經曆了的這半個世紀的滄桑之變,幾乎等於人類曆史上幾個世紀的變化頻率和幅度,因此我們也就有幸見識到各個時期不同階段各類人物的榮辱浮沉。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這三十多年,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徹底變革,讓我們也經曆了一次又一次的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換腦工程。

無可置疑,社會總是越變越好。然而這個社會上的很多人卻並非都是越變越好,無論官場商道工礦企業乃至教書育人的學校,拜金主義的狂瀾淹沒了道德底線,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支配下無所不用其極。因為曾經在仕途上不是一般辛苦地跋涉過二十多年,靠業務拚掙獲得獎譽證書可裝一籮筐,皆因為祖墳上不曾冒白煙而止步於八品之下。可又眼見得有那麽許多德才政績平平的人不知怎麽官就做大了,極個別明顯缺了大德的也不知怎麽就提拔了。可也有上的快摔的也快,自然摔下來的時候大家都會知道為什麽摔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