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難欺

9.作者手記:初試牛刀

字體:16+-

此後幾天,他們進行了分工。小張和大隊的文書擬定承包方案,他和潘明祿以及其他幹部繼續下隊摸底子、聽意見。他們馬不停蹄,幾乎跑遍了紅星大隊的所有生產小隊,基本摸清了全大隊的家底,有多少耕地、多少牲畜、多少存糧、多少大型農具。怎麽分配這些東西,他們的心裏也有了數。回到大隊部,小張他們搞的方案也有了眉目。宦海淳看過方案,召集幹部們開會討論。

在會上,大家對改革目前這種吃大鍋飯的體製沒有多少異議,焦點集中在“包”的形式上。當時,外地的做法有幾種:一種叫小段包工,聯產計酬,實行定額管理;另一種是包產到組,幾戶社員為一組,以組為生產單位進行生產;還有一種就叫包產到戶。有人主張小段包工,認為這樣做風險小,做起來也比較容易,即使以後政策變了,也好掉頭;有人主張包產到組,理由是各生產隊的農具,特別是大農具及牲畜少,不可能分配到各家各戶,並且有些人家勞動力少,對農業生產也不內行,一下子分戶單幹,困難很大。也有人主張包產到戶。宦海淳聽了大家的發言,鄭重地說:“我同意後一種意見,”他掃了一眼大家,“比起前兩種做法,這樣做有一定的風險,難度也大。並且正如前麵同誌們說的,一包到底,部分社員的生產會遇到很大的困難,這是可以預料的。”他話鋒一轉,“但也是可以解決的,頭兩年可以采取互助互幫的辦法,解決這些問題。”他稍停了一下,無意間看了一眼主張小段包工和包產到組的人,“如果實行小段包工或包產到組,我說不出什麽道理,但我感覺,要不了多久,還得折騰,最後還得包到戶裏。因此,我認為長痛不如短痛,一步到位,包產到戶。這一次,土地一定要一包到底,包到農戶;生產資料,一定要分配到農戶名下,不要留尾巴。要做就做它個徹徹底底。”他盯著潘明祿問道:“你認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