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梯

第四十四章

字體:16+-

天色漸漸昏沉,站在村口,聞著從村中迎麵吹來的混雜著幹草芳香、河塘腥氣、炊菜噴香和植物清香的晚風,馬梓筠這才明白了今天楊欣兒為什麽要穿著這麽淡雅文靜。她從頭至腳黑發、白裙、黑皮鞋、黑眼鏡、綠皮包,全身黑、白、綠三種顏色,這恰和眼前的這個小村的外觀氣質是兩廂對應的。馬梓筠站在村口往村中望去,村中的房屋彼此緊密挨鄰,相隔的空間不大,村內小徑縱橫,小巷幽深,放眼處基本就是黑色的屋脊、白色的牆麵和綠色的植被。竹村相對北口鎮任何一座風格更為粗獷隨性的“山野村”都要更像個我國農業社會中傳統意義上嚴謹精細的“農耕村”,它們代表著某類典型的村莊進化的失敗例證,距離演變成“鎮子”僅差一步,其差距之細微猶如類人猿與人。村中多數建築的式樣雖是現代和當代的翻新,但是地基都是古舊的原址,龐大的古村落規模和村落周邊被無數代人不懈接力耕耘的廣袤熟田更是印證了此地自兩漢一直延綿至近代的農耕文明的輝煌。正是晚飯的時間,村裏的多數房舍的煙囪都冒著嫋嫋的炊煙,海棠、雛菊、文竹等散布在屋舍前後的植物在暮色中靜立,似是在無聲地恭候來客。由於要拎的東西太多,兩個人的手都無法空閑,楊欣兒不便也不能親近地挽著自己愛人的手臂,他們隻能文雅地並排行進。路上不停地有好奇的又熟識的中老年村民和楊欣兒打著招呼。他們中的很多人應該是已經知曉了或者是猜測出了馬梓筠的身份,他們饒有興致地上下打量著馬梓筠和他手上拎著的禮品,在他們經過後悄聲議論,評頭論足。楊欣兒的家位於村的西頭,位於一大片稻田的邊緣,有些離群索居的意味。前頭是個用竹籬笆圈圍出的小院,籬笆外矗立著一棵高大的白楊,稍遠處是幾顆垂柳。院內種著一顆有些年頭的桃樹、一顆枝葉茂密的無花果樹,樹旁是細心開辟出的齊整的栽種著小蔥、青椒、茄子等時令菜蔬的四四方方的菜圃。小院拱衛著一間有些落寞氣息的二層小樓,看起來應該是楊欣兒的家族世世代代居住的祖屋。早在她父母新婚時翻新過的,見證了楊欣兒的祖先各代的新婚、各代老人的去世、無數個兒孫的誕生成長,如今又要見證馬梓筠的登堂入門。遠遠地馬梓筠已經看見三名大人和一名十二三歲的小丫頭站在院門口,領頭的是名年紀約在四十三四歲的清瘦的中年男人,他穿著件白色的長袖襯衫,領口的紐扣紮得十分齊整,臉上浮現著興奮又略顯緊張的笑容,兩個手背在身後。他的左側後方站著一位瘦弱的穿著花格底麵的長袖襯衣的中年婦女,她的神色更加興奮但是也更加緊張。她攙扶著一個六十多歲的阿婆,老人頭發花白,背略有點駝,但是目光矍鑠,精神很好。那個小丫頭見他們走近了,嘴裏歡悅地叫著“阿姐”,連忙跑上來拽住楊欣兒的裙邊撒嬌。並用她那雙和楊欣兒生得如出一轍的漂亮的杏仁眼怯生生地瞅著姐姐身邊的陌生男人。馬梓筠友好地對她笑著,楊欣兒也憐惜地揉著她稚嫩的五官和自己有幾分相似的小臉蛋。離院門還有五六步時楊欣兒用方言喚著“阿婆、阿爸、阿媽,這是小馬”,馬梓筠也跟著她叫“外婆、叔叔、阿姨,我是馬梓筠”。楊欣兒的母親喜笑顏開,趕緊上來接過馬梓筠手裏的水果和酒,嘴裏操著不太熟練的普通話:“小馬,你太客氣了,來就來,帶這麽多東西做什麽。”楊欣兒的父親也微笑著客氣地遞過來一根煙,馬上遭到了楊欣兒的阻擋:“他不抽煙的阿爸。”然後她又輕聲埋怨到:“你怎麽又抽上煙了啊阿爸,不是說過抽煙對身體不好嘛。”“基本不抽了,不抽了。”父親被她在準女婿麵前被數落得有些臉紅,訕訕地將煙盒塞進褲袋裏。“小馬是嗎?快進屋,快進屋。”楊欣兒的外婆趕緊向前拉住馬梓筠的手,熱情地牽著他向房裏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