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統十一年 (公元1446年)臘月,龍州寧武司蟠龍壩,龍州宣撫司僉事王璽的雄偉 “龍宮”,曆時七年終於得以建成。
龍宮坐西向東,占地麵積約42畝,建築麵積約5畝,所有建築沿一條90丈長的中軸線對稱排列,完全仿照紫禁城布局設計。所有木材清一色采用珍貴楠木建成,規模宏大,布局和諧,結構謹嚴,精美絕倫,特色濃鬱。“龍宮”氣象森嚴,飛簷淩空,紅牆綠瓦,寬闊華麗,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宮殿柱額梁枋、天花藻井、脊飾瓦當,乃至香爐、匾額、鍾鈕等處,或刻或繪,或鑄或塑,無處不突出龍的形象。“龍宮”內共計九千九百九十九條千姿百態的龍,可謂 “深山龍宮”。正紅朱漆大門頂端懸著金絲楠木匾額,上麵題著九個大字 “龍州宣撫司僉事暑衙”。
陽光下,綠油油的琉璃瓦重簷殿頂,雄奇恢宏,耀眼醒目,光彩熠熠。華麗的樓閣被金水橋下流動的池水環繞,碧綠明淨,宛如一條流動的翠玉。“龍宮”內精心雕琢的九千九百九十九條神龍,金鱗金甲,活靈活現,欲騰空飛去。
寧武司的百姓鮮有人去過京師,無人見識過紫禁城的金碧輝煌,遠遠看見這座雄偉壯闊的 “僉事衙門”,議論紛紛。
“王土司大人新建的僉事衙門太奢華了,我怎麽感覺檔次高得有點過分了吧?”
“你懂什麽呀,你沒見上次欽差前來龍州宣讀聖旨,特意選在咱們蟠龍壩了嗎?別看現在王土司大人現在是正六品,王土司大人正當壯年,正值仕途上升期,晉升空間大著呢,現在修個好點的衙門,免得以後再修符合品級的唄!”
“我二姐嫁到潼川州後,官府修個民心橋還讓他們潼川州的老百姓捐資捐物,說什麽民心橋就是集民心、籌民資、聚民力。我二姐夫家本來就窮得舀水不巴瓢了,還是被迫捐了銀子。你看咱們王土司大人,哪一次寧武司修橋補路讓我們老百姓出了錢的?就朝廷每年撥付的那點錢,肯定不夠,都是王土司大人拿自己的錢補貼呢!王土司大人現在修個豪華點的僉事衙門,算不了什麽,我看這僉事衙門還得再高一個檔次,才配得上王土司對咱們寧武司百姓的恩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