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康到京口不過半日,司馬羅、胡丹兒二人在京口北棄船登岸,展開輕功,不消兩個時辰,便來到了揚州地界。揚州在秦、漢時有 “廣陵”、“江都”之稱,是江淮平原上一座名城。城市雖然不大,但因交通便利,物產豐富,成為商賈往來重鎮。
司馬羅和胡丹兒寅時就來到揚州城,找人打聽觀音山,竟然無人知道。司馬羅一琢磨,伏羲帝皇所說的觀音山是觀音菩薩在人間隱修的道場,菩薩如有意不顯靈,常人自然無從知道,但那地界必然與其他地方不同。他縱身飛躍到城門樓屋頂之上,用神眼環顧一圈。隻見揚州城內城外地氣金黃、一派富貴氣象,確是富庶的膏腴之地?在城池的西北郊,是一處凸起的山岡,有明顯的紫氣縈繞,竟然比黃龍山永安寺的紫氣更盛,顯出不同凡響的祥瑞之兆。不用多想,那裏必是觀音菩薩隱修之處。
二人判定方位,避開人群,一路飛馳,很快來到紫氣中心:一座東西綿亙的土山,山前立有一塊石碑,上書 “蜀岡”二字,碑的側麵有一段碑文,載明此山即是觀音山。登山之前,司馬羅麵向蜀岡山頂跪倒施禮:“觀音菩薩在上,弟子奉伏羲帝皇之命,將要掩埋蚩尤頭角於此處,打攪了菩薩清修,請菩薩饒恕。”
施禮完畢,兩人登上蜀岡最高點——東峰。在峰頂之上環顧四野,周邊林木蒼翠、風景秀麗,揚州城盡收眼底。司馬羅無心欣賞,一提真氣,飛升十數丈,在半空中俯視東峰四周,在確定周圍無人後,才回到地麵。
司馬羅讓胡丹兒擔任警戒,自己拔出寶劍,在一方巨石下,刨了一個深坑,取出伏羲帝皇交付的黑色寶盒,揭下八卦法帖,再把鐵盒打開。隻見盒中塞滿白色棉絨,正中間是一個雞蛋大小的灰黑色圓錐形物體,想必是蚩尤頭角的角尖。司馬羅見到那物體的一瞬間,竟然精神恍惚,有一種舍不得放手的欲望。他急忙聚斂心神,把那尖角深埋在坑底,填好土,恢複原樣,讓外人無法辨識時,才鬆了一口氣。他見存放頭角的寶盒還在,此乃帝皇所賜之物,舍不得丟棄,便和法帖一起收好了,重新納入行囊中。